第七章 突破奧得—尼斯河防線 第三節 希特勒的最後一個生日(2 / 3)

普通德國百姓和撤退的德軍將道路擠得水泄不通,這大大阻礙了阻擊部隊的行進速度,有些德軍軍官為了開辟一條通往前線的道路,不得不借助手槍。

而憲兵隊則四處遊蕩,將一切看起來可疑的逃兵抓起來處以死刑,德國憲兵隊處死“逃兵”的方式已經不是傳統的槍決,而是把“逃兵”吊死在路邊的樹上,這麼做一來可以讓德國憲兵節省子彈,二來可以起到警示作用。

當然,在德軍大撤退的大背景下,如何區分正常撤退的部隊和逃兵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所以,德國憲兵在甄別逃兵時,常常會因為一些模棱兩可的證據而處死德軍士兵。這樣的行為在當時的德國人看來,是百分之百的謀殺,不過沒有什麼人來追究這些事情。

至4月20日,形勢對德軍極為不利。蘇軍第2近衛坦克集團軍,在庫茲涅佐夫麾下第3突擊集團軍的協助下,突入柏林東北部貝爾瑙地區;蘇軍第3和第5突擊集團軍,以及崔可夫麾下第8近衛集團軍,突破德軍奧得河防線3道防禦地帶,突進至柏林東部遠郊呂德斯多夫、埃爾克納和烏斯滕豪森地區;蘇軍第1近衛坦克集團軍則前出到卡格爾、菲爾斯騰瓦爾格和愛尼肯多夫地區。

20日當天,為了向全世界,尤其是斯大林顯示蘇軍第1白俄羅方麵軍先於科涅夫麾下第1烏克蘭方麵軍,攻擊了德國首都,朱可夫特地命令前線遠程炮兵部隊轟擊柏林。

蘇軍第3突擊集團軍所屬第79步兵軍的遠程炮兵部隊,對柏林發射了炮彈。蘇軍的炮擊,就其實質而言,僅僅隻具有些許的象征意義而已。因為蘇軍炮彈落下的地點,是柏林東北部郊區,所以處於柏林市中心的德國人根本就沒有感覺到這次炮擊,普通柏林市民並不知道蘇軍已經近在咫尺。

與不明就裏的柏林市民不同,納粹的軍政高層們非常清楚柏林遲早要落入蘇聯人之手,希特勒的親信以及軍事將領們打算齊聚柏林,一方麵他們將為德國元首祝壽,另一方麵,他們將與希特勒共同商討如何應對目前的軍事形勢。

4月20日上午,德國空軍司令戈林原本還在柏林北部鄉間別墅卡林赫爾居住,但是隨著蘇軍步步逼近,他覺得他的別墅已經很不安全,於是打算撤到柏林,或者更南方的安全地區去。

這位肥胖的納粹空軍司令,為了將他多年來搜刮得來的金銀財寶和藝術珍品帶走,特地調來一支運輸車隊。在離開卡林赫爾別墅之前,戈林命令工兵部隊埋設充足的炸藥,將他的豪華別墅炸得粉碎。

戈林對負責押運他財物的摩托車隊指揮官叮囑一番,便進入早已備好的豪華轎車,向柏林方向而去,他要趕在中午前去給希特勒賀壽。

黨衛軍全國領袖希姆萊,早在4月19日就從呂貝克回到柏林,他手下的人,在他的默許下,有些仍然在瑞典與西方談判,談判的目的是從集中營裏釋放一些猶太人,以換取希姆萊的生命;他的另外一個手下沃爾夫將軍,仍然在瑞士與美國談判,這個談判的目的是讓西線德軍全部投降,以便美軍盡快接管柏林地區。

希姆萊知道希特勒厭惡任何談判,所以他在進行這些談判時非常小心,他生怕談判的風聲走漏出去,引來希特勒的製裁。這時,希姆萊的某些比較激進的手下希望發動政變除掉希特勒,以便盡快與西方和談,但是希姆萊沒有膽量做這件事,他還是願意服從希特勒。

戈培爾,納粹德國宣傳部長,一個死心塌地追隨希特勒的納粹黨徒,在20日早上發表了一篇元首生日祝詞。在祝詞中,戈培爾號召所有德國人,義無反顧地支持希特勒,並相信元首會帶領他們走出困境。

幾乎沒有什麼德國人響應戈培爾的號召,這個時候,最樂觀的德國人也已經認識到,納粹的事業注定是要失敗。

4月20日中午之前,德國空軍司令戈林、納粹德國外交部部長裏賓特洛甫、德國海軍元帥鄧尼茨、戰時軍需生產部長施佩爾、約德爾、凱特爾等人驅車來到德國總理府地下暗堡。

那天,許多人見到希特勒本人時,都覺得他至少比實際年齡大了20歲,那個曾經睥睨天下的梟雄如今已經難覓當年的霸氣。

在生日慶祝會之後,希特勒先主持召開一個例行軍事會議,這個軍事會議所討論的主要問題是,德國會在多長時間以後,會被在柏林以南的易北河上會師的美英盟軍和蘇軍一分為二,以及德國被一分為二之後,應該采取什麼樣的措施來應對新形勢。

當時的戰場局勢是這樣的:英軍第21集團軍群到達呂納堡,並正向漢堡推進;美軍第9集團軍抵達易北河中部,美國第3集團軍已抵達捷克斯洛伐克邊境,並正在向巴伐利亞進軍;法國第1集團軍正向德國南部前進;在東南部,蘇軍已經進抵維也納西部地區;在意大利,盟軍正突破德軍的山地防線,朝著意大利的北部推進。

以上戰場的形勢無不顯示著德軍的處境已經極為糟糕,而更糟糕的是,目前納粹德國的首都柏林也即將遭到蘇軍的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