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蘇軍的後方大清理 第三節 肅清波美拉尼亞、西普魯士和東普魯士的德軍(2 / 3)

蘇軍第1白俄羅斯方麵軍繼續進攻東波美拉尼亞靠近奧得河東岸的那片區域,該區域的德軍頑強抵抗,蘇軍的進展極為緩慢,不過蘇軍還是處於進攻的狀態,而德軍始終在撤退,2月24日,蘇軍攻克阿恩斯瓦爾德。2月28日,攻占新什切青,整個奧得河中下遊的東岸地區都落入蘇軍之手,該方麵軍完成蘇軍統帥部布置的任務。

這時,羅科索夫斯基的部隊還是被阻擋在西普魯士的格涅夫—切爾斯克—霍伊尼采—拉布采兒(今奧科內克)一線。蘇軍最高統帥部見僅僅靠第2白俄羅斯方麵軍,無法攻克但澤至斯德丁之間的東波美拉尼亞和西普魯士地區,就決定讓第1白俄羅斯方麵軍也加入戰團。

蘇軍最高統帥部設想,德軍第2集團軍和其他獨立守備部隊,必然會集結重兵與羅科索夫斯基的部隊纏戰,該集團軍的後方必然空虛,於是,蘇軍最高統帥部決定避實擊虛,從南麵向波羅的海海岸發起進攻,截斷第2集團軍的退路。

這個新的作戰計劃如下:以第1白俄羅斯方麵軍的右翼部隊,由阿恩斯瓦爾德地區向北突進至科爾貝格(今科沃布熱克),以第2白俄羅斯方麵軍的左翼部隊,由岑佩爾堡(今森普爾諾)向北突進至克斯林(今科沙林),這兩路大軍將分割東波美拉尼亞的德軍,然後各個擊破,全部殲滅。

這次行動,將得到蘇軍紅旗波羅的海艦隊的全力支持,該艦隊的任務是使用航空兵、潛艇和魚雷快艇,來破壞德軍在波羅的海南部海域的海上交通,同時配合陸軍攻占維斯瓦河河口,至奧得河河口之間的波羅的海沿岸地區。

鑒於這兩個方麵軍自1945年1月上旬開始就持續作戰,人員和物資消耗巨大,蘇軍最高統帥部加強了這兩個方麵軍,以便他們有足夠強大的力量衝擊德軍。

3月1日,蘇軍第1波羅的海方麵軍自阿恩斯瓦爾德出發,第2波羅的海方麵軍自岑佩爾堡出發,分別朝著科爾貝格和克斯林殺將過去。蘇軍的坦克集群一路穿街過巷,如入無人之境,所到之處德軍的防線潰不成軍。

3月4日,兩路蘇軍分別攻抵波羅的海沿岸。接著,第1白俄羅斯方麵軍向著西北方麵,第2白俄羅斯方麵軍朝著東北方向,呈扇形發動進攻。科爾貝格和克斯林之間的德軍,由朱可夫麾下的第1近衛坦克集團軍負責解決,該集團軍在隨後的戰鬥中被借給第2白俄羅斯方麵軍使用。蘇軍這一輪進攻過後,德國第2集團軍被合圍在維斯瓦河三角洲地區。

在戰鬥過程中,紅旗波羅的海艦隊以航空兵、潛艇和魚雷快艇對被合圍於但澤地區的德軍集團進行海上封鎖,並在波羅的海南部海域的交通線上頻繁活動,阻止該地區的德軍撤退或者得到增援。

蘇聯空軍第14和第16集團軍、紅旗波羅的海艦隊所屬的航空兵、波蘭混成第4航空兵師對德軍及其軍事目標實施密集突擊。

截至3月10日,第1白俄羅斯方麵軍的部隊,基本上攻克從科爾貝格至奧得河河口的波美拉尼亞地區,僅科爾貝格還在德軍的手裏。此城的守軍,根據希特勒的命令,打算死守下去。

朱可夫將攻占科爾貝格的任務交給波蘭第1集團軍來負責,該集團軍經過苦戰,於3月18日攻占科爾貝格。

第2白俄羅斯方麵軍在第1近衛坦克集團軍的協助下,順利地朝著但澤灣推進。3月28日,經過激戰,蘇軍攻占格丁尼亞。3月30日,蘇軍攻克但澤。被封鎖在格丁尼亞地區的德軍第2集團軍部分部隊,於4月4日被蘇聯第19集團軍殲滅。

被逼退至但澤以東維斯瓦三角洲地區的德國第2集團軍殘餘部隊,以及其他德軍部隊一直堅守在那個地區,直至1945年5月9日才投降。

到此為止,除了無關大局的維斯瓦河三角洲地區之外,奧得河以東的整個波美拉尼亞和西普魯士地區都被蘇軍占領,朱可夫的北翼威脅被全部消除。

蘇軍消滅東普魯士地區德軍的戰役是最後發動的。

早在1945年1月初的“維斯瓦河—奧得河”戰役中,駐守東普魯士的德軍北方集團軍群就已遭受重創,它被分割成3個互無聯係的集團,分別是位於東普魯士首府柯尼斯堡的德國第3裝甲集團軍的部分部隊,以及城裏的守軍,位於柯尼斯堡西北方薩姆蘭半島的薩姆蘭集團,位於柯尼斯堡西南、維斯瓦灣以南的德國第4集團軍。

為解決這些德軍,蘇軍的計劃如下:巴格拉米揚麾下第1波羅的海方麵軍,先發動對柯尼斯堡和薩姆蘭半島德軍的殲滅戰,切爾尼亞霍夫斯基麾下第3白俄羅斯方麵軍,隨後發動對維斯瓦灣以南的德國第4集團軍的殲滅戰。在這次進攻行動中,第1波羅的海方麵軍的攻勢,本來預定在2月20日發動,但由於受到一係列突發事件的影響而延遲。

就在蘇軍即將發起攻勢的前兩天,也就是2月18日,第3白俄羅斯方麵軍司令切爾尼亞霍夫斯基,在麥赫塞克附近被擊斃,而2月19日,德軍從薩姆蘭半島和柯尼斯堡發兵,對阻隔在這兩個地區的蘇軍發起進攻。在兩路德軍的夾攻下,還有德國海軍艦炮的支援,德軍進攻得勝,3天後建立了一條牢固的陸上走廊,使得柯尼斯堡能夠得到一定的物資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