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用機器人正在進入現實
經濟
作者:麥婉華
近年,出現了不少關於機器人的好萊塢大片,如《複仇者聯盟2》、《HER》、《irobot》等。隨著圖像處理、語音處理、傳感器技術、自動控製及計算機處理能力、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機器人的使用已逐漸從想象進入到現實……
2015年2月,第87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動畫長片《超能陸戰隊》在中國上映時,大家都被片中的機器人角色“大白”所吸引。它聰明、友好、忠誠,並因為功能繁多成為了主角們的好幫手。這美好的形象讓不少人感歎:如果機器人“大白”出現在現實就好了。
電影的光景似乎在現實中逐漸實現。近日,《小康》記者看到由法國AldebaranRobotics公司研發製造,在世界範圍內運用最廣泛的類人機器人NAO作為家用機器人的演示。
畫麵中,機器人NAO檢測到已是房屋主人的起床時間,它便控製智能窗簾拉開,清晨的陽光由此照進臥室。它能識別並接收主人所發出的指令,在主人忙碌時幫助處理問題。更厲害的是,機器人NAO就像所有智能家居電器的“總領導人”,當檢測到空調溫度過低時,它就自動調節到主人喜好的溫度;當主人到達家門要進入屋內時,它能通過臉譜識別控製大門開啟……
“近年,出現了不少關於機器人的好萊塢大片,如《複仇者聯盟2:奧創紀元》、《HER》、《irobot》等,大家覺得隻是電影,不可能實現。但隨著圖像處理、語音處理、傳感器技術、自動控製及計算機處理能力、無線網絡技術、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現在機器人的使用已逐漸從想象進入到現實階段。”零號機器人CEO向忠宏說。
目前,世界各國都十分重視發展機器人技術。據麥肯錫谘詢公司預測,到2025年,先進機器人在製造業、服務和醫療等產業領域的應用可創造1.7萬億到4.5萬億美元的產值。工信部副部長蘇波不久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稱,工信部將組織製定中國機器人技術路線圖及機器人產業“十三五”規劃。
現狀:國外硬件+國內係統
2014年12月,美的集團與小米公司攜手進軍智能家居市場。1個月內,一眾傳統家電企業紛紛出手智能家居領域:海爾集團與恒大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美的集團與京東集團旗下公司加強在智能家居方麵的合作;TCL集團與萬達集團開始從個人雲、智慧家庭拓展至智慧社區的布局……
此外,當年湧現出一大批可穿戴設備、智能盒子等整合軟硬件資源的產品。因此,2014年被稱為智能家居發展元年。大量新技術的出現促進了行業內應用的快速發展,同時也促進了家用機器人的普及。
《智能家居》雜誌編輯李旭介紹,他熟悉的企業和中國智能家居產業聯盟中的會員都在關注家用機器人的發展。“現在家用機器人的硬件多是從法國引進,可以用語音跟機器人進行互動。例如那台家用機器人叫小明,你問它,小明現在幾點?它就會告訴你相應的答案。除本身運作以外,它還能控製家裏的燈光、窗門、電視機等。”
李旭說,現在的家用機器人大概分兩種。第一種機器人隻有單一功能,它更像一般機器而不像機器人,例如說掃地機器人。而另一種則是有人形態的,例如法國製造的機器人NAO或日本製造的機器人Pepper,他們的人機交流程度高,成本大概為十幾萬人民幣一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