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生態在西部全麵小康建設中的重要作用
2015首屆中國西部全麵小康論壇
以前談小康都是談發展問題,貧困地區、特殊群體。談到生態,這是第一次。這是件值得高興的事。
5月4號,中央通過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西部建設小康,必須要注重生態,而生態也成為西部發展的一個重要問題和難題。
也因此,要想實現小康建設和生態的平衡發展,應該注意三個方麵,這樣,發展小康就會少走很多彎路。
首先,西部小康是中國實現小康當中的短板。盡管近幾年城鄉居民收入加快,城鄉收入比例縮小,西部經濟發展保持了比較好的勢頭,但由於曆史欠債問題,西部的經濟還是存在產業落後、人才匱乏等問題。西部雖然麵積大,但西南西北在資源上差異非常大,西北有土無水,西南有水無土。下一步全麵實現小康的過程當中,怎樣在發展和生態可持續當中找到一條很好的路,是擺在我們麵前的難題。
其次,開發方式惡劣,造成了生態破壞。西部開發以來,西部發展還是比較好的,但是在生態環境上也帶來了很多惡果,主要是開發方式的惡劣。北方地區主要是礦質開發,帶來沙漠沙化;雲貴是礦產發展,造成了重金屬汙染問題;西部是水電開發,破壞了生態多樣性。這些都是不合理的開發方式和粗放的開發方式造成的。人類生存的地球隻有一個,而生物多樣性又是解決地球環境的唯一問題。西南地區有一個水庫,水庫航段麵以前有340種水生物,現在大概隻有17種,這種情況對於西南地區來講,就不是一個簡單的沙塵暴問題,而是已經影響到人類生活。
再次,紅線管控問題。在建設小康的過程中,政府總是希望增加財稅收入,增加自己的錢包。其實,對於貴州這個最適宜人類居住的地方來說,保住青山綠水才是保住了金山銀山。所以,紅線控製,是發展小康和保護生態平衡的最好方式。在全麵小康建設過程當中,小康的目標到底是什麼,經濟要發展,更重要的是社會的公共服務,從國家的層麵來講,對西部的挑戰首先就是公共服務的均等性。中央財政加大了對西部財政的轉移,在公共服務方麵,在實踐小康目標的過程中,要和全國達成一致。另一方麵,就是發展的問題。我想關鍵是轉變發展的方式。保住青山綠水才有金山銀山,這個理念一定要樹立,對於西部來講這一點更為重要。
這次中央提出生態文明建設意見,我個人學習後,感觸非常深。我覺得從國家的經濟發展方麵,我們確實和國外發達國家非常接近,但在生態環保意識、生態文明理念上,我們確實又是滯後的。所以這一次中央提出的關於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提出了幾個大的製度。第一個就是紅線管控。這裏麵有三個界:設定資源消耗;嚴守環境質量的底線,即不能因為開發破壞生態;劃定生態保護的權限。
關於生態保護製度,在這個問題上,我們要認真學習中央的文件,地方一定要找出自己最優的特點,不能破壞我們的生態環境。對西部地區而言,中央與地方共同努力,才能建成全麵小康。(方言,國家發改委農經司副司長)
我曾跟海南的一些領導交流,在他們的高速路上有廣告叫做東方夏威夷海南。但我說,你不能給夏威夷做廣告,你得創造自己的品牌。(胡建國,亞洲龍舟聯合會主席、國家體育總局社會體育指導中心原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