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克爾·戴爾,從16歲就參加了一份賣報紙的業餘工作。那年夏天,他負責為《休斯敦郵報》爭取訂戶。報社交給他一個厚厚的電話號碼本,讓他打電話去向顧客推銷。但邁克爾·戴爾不久就在推銷中發現,有兩種人幾乎一定會願意訂閱報紙:一種是剛結婚的,另一種則是剛搬進新房子的。
而且,他調查後發現,情侶在結婚時一定會在法院登記地址,另外有些公司會按照住房貸款額度整理出貸款申請者的名單。於是,他想辦法搞到了周圍地區這兩種人的資料,直接給他們寄信,提供訂閱報紙的資料。通過這種方式,邁克爾·戴爾當年掙到了1.8萬美元,這不但使他有能力購買更多的計算機,也啟迪他日後創造了“比顧客更了解顧客”的市場細分戰略。
邁克爾·戴爾跨入得克薩斯大學後不久,電腦界包括蘋果電腦和IBM等所有的大廠家都選擇通過經銷商來銷售電腦,但邁克爾·戴爾則想憑借直接銷售這種更有效率的方式為顧客提供更好的價值及服務,並希望借此成為行業裏的佼佼者。
1984年,邁克爾·戴爾從學校退學,在奧斯汀一個約93平方米的辦公室開設了自己的公司,命名為“戴爾計算機公司”。
一個靈感賺進20億美元
來自於生活獨一無二的創意就是最大最寶貴的財富。
羅伯斯是一所大學3年級的退學學生。他矮壯結實,滿臉胡須,一年四季都穿著開領衫、藍色工作褲及蛇皮靴子,戴著牛仔帽。
在他年僅23歲時,就開始在佐治亞州克利夫蘭的家鄉一帶,銷售自己創作的各種款式的軟雕,玩具娃娃,同時還在附近的多尼利伊國家公園禮品店上班。不久前連房租都繳不起、窮困潦倒的羅伯斯,如今已成了全世界最有錢的年輕人之一。然而,這一切不是歸功於他的玩具娃娃討人喜愛的造型(事實上,他們實在不大好看)或它們低廉的售價,而是應歸功於他在一次鄉村市集工藝品展銷會上突然冒出的一個靈感。
那天,在展覽會上,羅伯斯擺了一個攤位,將他的玩具娃娃排好,自己站在攤位前向路過的人介紹,並不斷地調換拿在手中的小娃娃,向路人介紹說:“她是個急性子的姑娘”或“她不喜歡吃紅豆餅”。就這樣,他把娃娃擬人化,不知不覺中,他就做成了一筆生意。不久之後,便有一些買主寫信給羅伯斯,訴說他們的“孩子”,也就是那些娃娃被買回去後的問題。就在這一瞬間,一個驚人的構想,突然湧進羅伯斯的腦海中。羅伯斯忽然想道,他要創造的根本不是玩具娃娃,而是有性格、有靈魂的“小孩”。就這樣,他開始給每個娃娃取了名字,還寫了出生證書,並堅持要求“未來的養父母們”都要做一個收養宣誓,誓詞是:“我某某人鄭重宣誓,將作一個最通情達理的父母,供給孩子所需的一切,用心管理,以我絕大部分的感情來愛護和養育他,培養教育他成長,我將成為這位娃娃的惟一養父母。”玩具娃娃就這樣不僅有玩具的功能,而且凝聚了人類的感情,將精神與實體巧妙地結合在一起,真可謂是一大創舉。
事實上,羅伯斯的許多“小孩”,是在佐治亞州克利夫蘭的一家“兒童醫院”中誕生的。該醫院原本是一家診所,羅伯斯把它改造成一家大百貨商場,裏麵的售貨員也都穿著醫生和護士的服裝。在這裏,“未來的父母親們”可以親眼看到頸上掛著聽診器、臉上戴著口罩、身著白色長袍的“醫生”,從搖籃裏抱起他們的新生嬰兒,然後拍拍它的屁股,表演得跟真的一樣。當這些“未來的父母們”去“收養室”宣誓和去收款處付款的途中,他們會經過“兒童醫院”的手術室和保育室,可以透過窗戶看到裏麵的“新生嬰兒”。就這樣,數以萬計的顧客,被羅伯斯的這些異想天開的構想迷得神魂顛倒,他的“小孩”和“注冊登記”的總銷售額,一下子激增到20億美元。羅伯斯獲得了成功,他的事業遠遠超越了同行,這應歸功於他那獨一無二的創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