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發電機運行中強補釋放閥關閉試驗:
#2發電機正常運行中,關閉氫側密封油箱強補釋放閥,油箱油位快速下降,為了保證機組安全運行,試驗被迫中斷,由此懷疑排油浮子關閉不嚴。
8)發電機停運後的試驗:
步驟1:在發電機停運後,密封油係統停運前,將氫側密封油箱液位補至200mm,強製關閉排油閥、補油閥,打開補油、排油管道法蘭,檢查排、補油浮子在強製關閉狀態下補油閥及排油閥均無內漏;
步驟2:打開補油釋放閥,釋放補油浮球,檢查補油浮子自由狀態下補油閥無內漏。
步驟3:打開排油釋放閥,釋放排油浮球進行排油,當油位排至35mm時,補油浮球閥自動打開。由此得知,補油浮球閥動作油位為35mm;
步驟4:繼續排油至油位-10mm時,排油閥關閉停止排油,油位停止下降。由此得知,排油浮球閥關閉油位在-10mm,且排油浮子在自由狀態下,排油閥無內漏。
步驟5:將油箱放空後,用低壓備用油源對油箱進行注油。當油位至-45mm時,補油閥關閉,油箱油位停止上升,且排油閥未動作。由此得知,補油閥關閉油位為-45mm,即油箱油位低於-45mm時補油閥開始補油;
步驟6:打開強補閥對油箱繼續補油,當油位上升至+55mm時,排油閥動作開始排油,由此得知,排油浮球閥動作油位為+55mm,即當油箱油位高於+55mm時,排油浮球閥開始排油。
由以上試驗得知,補油閥控製浮球位置比排油閥控製浮球安裝位置高45mm,機組在正常運行中,氫側密封油箱油位在0mm,為了維持油箱油位穩定,補油閥一直處於補油狀態,排油閥一直處於排油狀態。由此確定補油閥安裝位置高於排油閥,造成空、氫側密封油在油箱中不斷交換,這是發電機氫氣純度下降過快的主要原因。
3、解決措施及方法
通過實驗結果,經廠家重新計算後,將補油閥控製浮球位置由油位35mm開啟調整至-45mm開啟,位置向下調整了80mm;將排油閥控製浮球位置由油位-10mm關閉調整至55mm關閉,位置向上調整了65mm;使得排油浮球高於補油浮球,兩浮球最終位置高差為100mm。
4、結論
經重新調整浮子位置,密封油係統投入運行後,氫側油箱油位一直穩定在-45mm,即補油浮球閥間斷對油箱補油,排油浮球閥未排油。此運行狀況說明,經過對油箱浮球調整後,杜絕了補、排油浮球閥同時動作的情況發生,空、氫側密封油不會在油箱中交換,從而發電機氫氣純度不會因為空、氫側密封油的交換而降低。經過半年的運行實踐表明,#2發電機氫氣純度一直維持在98%以上,漏氫量也明顯得到改善,漏氫量在優秀值以內。
參考文獻
[1]楊建平,石振勤,趙作起.發電機氫氣純度偏低的原因分析及治理,2009(3)
作者簡介
姚振(1975—)男,漢族,碩士研究生,工程師,國華寧東發電有限公司,研究方向為汽輪機設備與運行。
白玉忠(1981—),男,土族,本科,工學學士,國華寧東發電有限公司,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為汽輪機設備與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