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世全麵提供輔助駕駛所需的傳感器。例如博世高性能長距離雷達傳感器(LRR3)能夠探測車輛前方最遠250米、角度為30度的扇形區域;中距離雷達傳感器則覆蓋45度、160米的範圍,同時利用77GHz的頻率使得性能精確度是其他產品的3到5倍。作為全球最大的傳感器製造商,博世的研製專為大批量市場設計使 用。

除了現有的基於單一鏡頭傳感器的攝像頭,博世開發了運用雙鏡頭傳感器的3D立體攝像頭,它能夠精確計算所探測物體的距離並辨識其移動方向,兩款攝像頭應用於預測性緊急製動係統。博世泊車輔助係統的超聲波傳感器則用於輔助近距離轉向操作。未來,博世在傳感器方麵偏向於整個係統的創新。

控製車輛自動變換車道的功能是邁向無人駕駛的第二步。博世開發的“車道偏離軌道警示係統”提供給主流汽車廠商,包括駕駛員提醒、駕駛員操作失誤判斷、緊急刹車等,這些技術是無人駕駛技術的前期階段。借助ABS、ESP執行器,當識別到偏離之後,汽車自動調整到正確的車道上。

未來的汽車世界是一個互聯世界。無人駕駛不僅取決於雷達探測的靈敏度,或是掃描和自動感應係統的準確性,更重要的是汽車接入車聯網的數據交換能力。

無人駕駛的難點之一就是車輛的“共同語言”。如果汽車使用不同的技術,就像使用不同的語言溝通。博世集團亞太區負責人瑞世軻認為,博世的優勢在於汽車互聯技術的標準化,他說:“相關技術不一定需要20年發展,但所有的係統都轉換使用統一的技術,需要很長時 間。”

新一輪無人駕駛競賽也開啟了汽車廠商與IT公司的戰略合作。瑞世軻表示:“我不確定穀歌未來是否可以生產汽車,但我堅信,很多從事硬件生產製造的行業會越來越關注軟件發揮的作用。”博世在全球範圍內有超過1萬名專門從事軟件開發的工程師。博世認為未來的挑戰在於新技術的導入,特別是把互聯網新技術導入汽車領域。

“無人駕駛技術的核心競爭力並不在於某個零部件,而在於係統解決方案。”博世中國執行副總裁、汽車業務負責人徐大全對《環球企業家》說:“無人駕駛的實現是長期課程,博世短期、中期的汽車智能化項目實現,正在構成無人駕駛的基 礎。”

博世研發的理念包括簡單化和成本降低。瑞世軻說:“如果產品和應用做得非常複雜,消費者不會接受。”從成本來講,不是所有的汽車生產商都會投身傳感器及零部件的開發,博世的通過大規模推廣降低研發成本。博世第一代交通擁堵輔助係統將於2014年量產,未來,博世將對自動駕駛係統進行持續改進,應用於更高時速和更複雜的駕駛條件。

人們什麼時候能夠完全交出方向盤?“這可能要在20年之後,我們現在很多工作會改變未來人們駕駛汽車的方式,那時候的真正無人駕駛汽車不再需要司機。”瑞世軻對《環球企業家》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