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年齡
遺跡化石
遺跡化石指保留在岩層中的古生物生活活動的痕跡和遺物。遺跡化石中最重要的是足跡,此外還有節肢動物的爬痕、掘穴、鑽孔以及生活在濱海地帶的舌形貝所構成的潛穴,均可形成遺跡化石。
遺物化石方麵,往往指動物的排泄物或卵,即蛋化石;各種動物的糞團、糞粒均可形成糞化石。我國白堊紀地層中出土的恐
龍蛋就是珍貴的遺物化石。
特殊化石
古代植物分泌出的大量樹脂,其黏性強、濃度大,昆蟲或其他生物飛落其上就被粘連。粘連後,樹脂繼續外流,昆蟲身體就可能被樹脂完全包裹起來。在這種情況下,外界空氣無法透入,整個生物未經明顯變化便被保存下來,就是琥珀。
化學化石
古代生物的遺體有的雖被破壞,未保存下來,但組成生物的有機成分經分解後形成的各種有機物,如氨基酸、脂肪酸等仍可
保留在岩層中。這種視之無形,但具有一定的化學分子結構足以證明過去生物存在的化石稱為化學化石。隨著近代化學研究的發展,古代生物的有機分子可從岩層中分離出來,對 這些有機分子進行鑒定研究,隨之產生了一門新的學科——古生物化學。
標準化石
標準化石指能確定地層地質時代的化石,它應具備時限短、演化快、地理分布廣泛、特征顯著等條件。時限短則層位穩定,易於鑒別;分布廣則易於發現,便於比較。例如,三葉蟲是我國早古生代的重要標準化石。
根據資料的豐富和認識的提高,標準化石有時也可改變,例如,長期以來,人們認為單筆石隻生存於誌留紀,後來在早泥盆 世地層中也發現有單筆石,故它已是誌留紀和早泥盆世的標準化石了。
指相化石
在不同的生物或生物組合中,有些對生活環境、生存的自然地理條件有比較嚴格的要求,這類生物形成的化石就是指相化
石。人們通常以這些生物所形成的化石來推斷出當時各地的環境條件。
帶化石
帶化石是指在地層學中可以用來作為劃分最小地層單位的生物帶的依據的化石。
帶化石多為標準種或屬,可根據其延伸範圍或其延伸範圍中的極盛階段等作為生物帶的劃分標誌,一般即以其種名或屬名作為帶的名稱,如纖細絲筆石是纖細絲筆石帶的帶化石。
木化石
木化石是幾百萬年或更早以前的樹木被迅速埋入地下後,被地下水中的二氧化矽交融而成的樹木化石。它保留了樹木的木質結構和紋理,顏色為土黃、淡黃、黃褐、紅褐、灰白、灰黑等,
拋光麵可具有玻璃光澤,不透明或微透明。
蟲管化石
蟲管化石又稱棲管化石,指有些環節動物棲居的蟲管保存而形成的化石。環節動物門多毛綱中的有些類別分泌鈣質蟲管或分泌黏液,膠結砂粒、岩碎等而成蟲管。蟲體多無硬體,很難保存,僅有蟲管常保存為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