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TO選擇做非凡的自我
技術應用
作者:愛黑五論壇 羅小夏
2013年因為種種原因MOTO選擇退出中國市場,從此淡出了人們的眼球。曾經風生水起的手機巨頭瞬間消失,殊不知MOTO的離開是迫不得已。當時有句話是:“離開是為了更好的回來!”。雖然離開了中國市場近兩年,但是期間MOTO憑借著傾力打造的第一代Moto X、Moto G、Moto Droid係列及Moto E在北美,在巴西、在歐洲、在印度依然風光無限。
說起摩托羅拉,可能有很多人已經有些記憶朦朧。曾經耳熟能詳的Hello Moto經典鈴聲,已經很長時間沒有頻繁的在耳邊響起。很多人可能以為MOTO從此不再出品手機,而將對MOTO記憶深埋在心地。
2013年因為種種原因MOTO選擇退出中國市場,從此淡出了人們的眼球。曾經風生水起的手機巨頭瞬間消失,殊不知MOTO的離開是迫不得已。當時有句話是:“離開是為了更好的回來!”。雖然離開了中國市場近兩年,但是期間MOTO憑借著傾力打造的第一代Moto X、Moto G、Moto Droid係列及Moto E在北美,在巴西、在歐洲、在印度依然風光無限。
MOTO在保持原生Android的基礎上,開發和應用了各種傳感器、協處理器,讓手機更加智能,讓互聯網操作體驗更好。Moto X第一代就具有可選擇的特性,摩托羅拉當時在美國推出了線上可定製平台Moto Maker,以便用戶用來設計個人專屬的外觀搭配和後蓋材質,材質包含竹子、胡桃木、柚木、烏木等特殊材料。這讓Moto X第一代成為了一款真正由內至外均可定製的手機。
好的產品,要讓更多的人擁有和享受。隨著時間的流逝,2015年1月26日,摩托羅拉決定在這一天將新一代的Moto X和Moto G,以及帶著Google Nexus光環的Nexus 6中國版Moto X Pro帶給中國用戶。對於中國市場來說,這無疑是一劑興奮劑。各國際品牌手機萎靡無聊的創新,多數國內品牌拚低價、秀下線的醜態,讓國內市場一團糟。饑餓營銷、跟分消費觀越演越烈。少數有態度的國內品牌,也頂著各種壓力,在艱難前行。MOTO的回歸,給了創新精神的廠商更多的動力和更鑒定的意誌,因為他們不再孤獨,有一個一直堅持將創新技術放在第一位的手機巨頭和他們一起在這個混亂的市場裏繼續創新。
言歸正傳,那就讓我們來看看MOTO回來中國市場,究竟給我們帶回來了怎樣令人驚豔的產品。本文重點說一下旗艦機Moto X第二代——New Moto X。其實我已經使用這款手機有一段時間了,因為2014年9月份New Moto X就已經在北美上市了。這款手機在海外獲獎無數,獲得了外媒的一致認可,The Verge、華爾街日報、權威時尚科技媒體Stuff等紛紛將New Moto X評為2014最佳Android智能手機。New Moto X延續了第一代產品的定製特性,並比一代的選擇更多,工藝和技術更完善,最大化的將選擇的權利交給用戶。而本次中國版的New Moto X可謂良心之極,全網通的特性,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中國移動三網4G通用,以及針對中國本土用戶習慣做的一係列的本土化改進。先看看New Moto X的外觀。
外觀設計
當全世界都在模仿蘋果手機外觀的今天。New Moto X采用獨特的設計,讓美與科技極致融合。雖然采用了 5.2 英寸 FHD 全高清屏幕,但是大小恰到好處,和4.7英寸屏幕的iPhone 6大小相當。2.5D大猩猩三代放劃觸摸屏,超窄邊框創造了最大化視覺體驗。New Moto X遵循對稱的設計理念,很多硬件元素均為對稱設置,比如前置麵板的聽筒和話筒。此外,New Moto X沿用第一代Moto X 最關鍵的設計思路,即完美的流線型後蓋弧度提升了握持感及單手操作的舒適度。金屬邊框采用了陽極氧化鋁上色工藝,使手機更具質感,也更顯精致。特別是中框頂部的拿破侖帽式設計,工藝難度不容小視, 僅CNC銑(切割)出來就比較難,尤其耳機孔區域的弧度,刀紋亮線特別嚴重,打磨難度非常大,有時候陽極氧化鋁上色後還有刀紋殘留,但是MOTO做到了每個中框都精細無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