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知足到豁達
心驛站
作者:張綸
有個知名的老教授說:“晚年活得好不好,部分在社會,多半在自己。”所謂心態好身體才會好。
可是,許多人做不到。以北京為例,今年9月5日《北京市老年人心理健康及需求狀況調查研究報告》顯示:“13.5%的北京老人心理健康指數在正常水平以下,涉及大約33萬多名老人。”那麼,麵對衰老,怎麼才能有個好心態呢?
“樂天知足”隻是初級階段
有人說,那還不容易,一直樂觀不就行了,但現實生活中並不能完全做到。斯托克代爾曾是一名美國的海軍上將,他在戰鬥中被俘,在監獄中關了8年。這期間,許多跟他一起被關的同伴都死在監獄了,雖然他比別人遭受的拷打和懲罰都多,卻等到了回家那一天。別人問他,你怎麼就能活著回來了呢?他說:那些死去的人“是那些過於樂觀的人”,他們盼著聖誕節就可以被特赦,結果不能如願,又想著複活節,一定可以被釋放了,又沒實現,就這樣一次次地失望,後來就鬱鬱而終了。
看來,不管發生了什麼,絕望是肯定不對的,一味地樂觀也不行。要在樂觀和現實之間找到平衡點。
大多數人都能想到“知足”,把自己的現實生活跟周圍的人比,跟自己的過去比,找到那些不如現在的人或事,然後知足滿意,知足常樂。這不失為一個好方法。但是,某種程度上說,這是建立在別人別事上的,一旦自己陷入最低穀或者比較極端的狀態,就難了。所以,隻能算獲得好心態的初級階段。
從認命到看穿人生更從容
隨著年紀越來越大,很多人也適應了退休生活的新節奏,但是病也找上門來,特別是致死致殘的癌症和心腦血管病等慢性病,60歲以上的老年人一半以上都會遇上,還有老伴先走、喪失自理能力等重重打擊。這時候單純找到“知足”的理由就不大容易了。這時很多人常安慰自己說:“這就是命運。”
老友老王67歲那年查出直腸癌,他多次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覺得還算比較健康,唯一可以解釋的原因就是遺傳。他父親也是因為癌症去世的。想到這一點,他也就釋然了。
“認命”似乎有點被動的意思,“看穿”可就主動多了。《易經》說:“無往不複,無平不跛”,這是告訴我們禍福相依的道理,倒黴的不會永遠倒黴,幸運的也不會一直幸運,而且好的裏有壞的,壞的裏蘊藏著好的。所以不用計較是禍還是福,水來就水來,火來就火來,反正也都會過去。
老王自從得病後不抱怨,不消沉。他一直保持著“理工男”的特色,釘是釘鉚是鉚,按部就班地做完了手術,同步放療和化療。現在除去按時複查以外,就是每天去早市買菜、送外孫女上學。別人跟他聊天說他心態好,他說:“其實也沒什麼,該怎麼著就怎麼著唄。”他明白,雖然後麵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還是好的和壞的會花插著來,一切都走著瞧。
其實,生命的曆程沒有別的,就是經曆春夏秋冬,生老病死。由不得你願意還是不願意。這樣就可以讓心態保持在平和豁達的狀態。由此可見,知足、認命和看穿,是抗擊悲觀情緒的三個武器。
(責編:孫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