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元甲與中國
新史說
作者:叢林
10月4日,越南人民軍大將武元甲逝世,享年102歲。這位越南人民軍的創始人,在越南抗法戰爭、抗美戰爭中與中國結下了不解之緣。
臨危受命,秀才掌兵
1911年8月25日,武元甲出生於越南廣平省。1926年,15歲的武元甲參加新越革命黨,1930年投身“反法國殖民統治”學生運動,後進入越南河內大學曆史係學習。1937年大學畢業後,武元甲在河內升龍中學當曆史教師。1938年武元甲加入了胡誌明組建的印度支那共產黨。這些舉動的代價之一是法國駐印度支那殖民當局對他進一步的迫害。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他設法逃脫殖民當局的追捕,跟隨越共最高領導人胡誌明前往中國。但武元甲的妻兒沒能逃脫,他們最終死於法國殖民者的監獄。1940年,胡誌明指示武元甲去延安的抗日軍政學校學習,但這個計劃沒有執行——1940年9月日軍入侵印度支那,胡誌明更改計劃帶武元甲等人返回越南開始抗日鬥爭。
從武元甲青年時期來看,他並未接受過係統軍事培訓,也不是胡誌明心中越南武裝力量領導人的第一人選。當時越共內部的一些專業軍事人才本來有可能執掌未來的越軍,比如馮誌堅等。馮誌堅於1926年在中國廣州黃埔軍校接受過訓練,還參加了1927年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廣州起義。但馮誌堅在1941年一次與法國殖民當局軍警的戰鬥中不幸犧牲。由於軍事人才相繼犧牲,年輕的武元甲隻能臨危受命。1941年,秀才出身的武元甲正式負責越共的軍事工作。武元甲100歲的時候還能彈鋼琴,因此他在越軍中有一個綽號:“文哥”。
“嚴師”教出的“奠邊府之虎”
1941年到1944年間,武元甲在越北開展抗日活動。日本投降後,武元甲隨胡誌明進入越南首都河內,成立越南民主共和國。1946年越南與卷土重來的法國殖民軍開戰,持續8年的越南抗法戰爭爆發。
在戰爭的開始4年裏,武元甲的越軍雖號稱10萬之眾,但是毫無作戰經驗,麵對法國精銳的殖民軍,越軍損失殆盡。到1949年底,越軍控製的地域隻限於越南北部靠近中越邊境的方寸之地。
胡誌明立即來中國求援,剛剛取得解放戰爭勝利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伸出了援手,除了援助物資、武器之外,還派出了名將陳賡、韋國清等人帶領的中國援越軍事顧問團,在中國幫助下,武元甲開始整訓部隊,到1950年時他手下又有了1萬人左右的正規部隊。
當時,為了打通中國援助越南的交通線,陳賡與武元甲等人商定,先攻打法軍駐守的東溪據點,再攻擊中越邊界的重鎮高平。
1950年9月16日,東溪作戰打響。越軍開始進攻時很順利,但是法軍稍微一反擊,越軍就後撤,第一次攻擊失敗。陳賡仔細觀察戰局後去找武元甲,指出一係列症結所在。17日晚,越軍第二次進攻開始,因為傷亡較大,又想撤退。陳賡再次找武元甲,勸說部隊不能撤退,並派中國顧問團的一位顧問,帶著不敢衝鋒的越軍團長,衝上子彈橫飛的戰場指揮作戰,終於穩住了戰局。18日,越軍攻占東溪據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