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名中醫的三個夢想(1 / 3)

名中醫的三個夢想

榮譽之光

作者:石依 李珍

吳俊來教授是一位譽滿杏林的名中醫,他將人生中最精華的歲月奉獻給了醫學界。數十年光陰流過,他的身上自有一種端莊、鄭重的氣質。流過的時光裏,鐫刻了他為醫學界執著、奉獻的醫者情懷。如今,已年逾古稀的他仍堅守在醫者的崗位上,不知疲倦,無懼辛勞。他的心中有三個願望,一是用自己的經驗培養新一代的中醫接班人;二是盡己所能,弘揚中醫,將中醫發揚光大;三是中西醫能夠互相尊重,互相團結,互相配合。

【吳俊來教授,香港俊華中醫診所院長、香港針灸醫師學會會長、香港選舉委員會委員、香港多間大學醫藥學院導師、香港注冊中醫學會首屆中醫學院院長、南京中醫藥大學客座教授。畢業於廣州中醫藥大學全科,曾為廣州中醫藥大學教師、廣州中醫藥大學科研處科長、香港東華醫院中醫師,長期在報刊雜誌發表中醫學術論文,主編《當代名老中醫臨證薈萃》,全書共47萬字,已由廣東科技出版社出版。】

培育英才 傳揚中醫

吳俊來教授有三個夢想,排在第一的是:用自身的教師身份,將數十年從醫的經驗,以及中醫的學術研究傳遞給入行中醫界的年輕一代,培養中醫界接班人,為中醫的傳承和綿延貢獻力量。他說:“知識不停留,經驗不帶走,要為繼承和發揚祖國醫學遺產而努力!”

吳俊來教授回憶初到香港的那段時間,中醫並不被香港官方認可,港英政府對於中醫的態度是放任自流,隨其自生自滅,或是對其壓製和打擊,中醫沒有合法的地位,中醫師不能開假單,藥費不能報銷,中醫師不能稱為“醫生”,不準使用醫療儀器,中西醫的福利、薪金更不同,“總之一言難盡。”吳俊來教授說。

中醫曆史悠久,源遠流長,它是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文化熏陶,是我國人民長期同疾病鬥爭的智慧結晶,它具有獨特而完整的理論體係和豐富的實踐經驗,它為炎黃子孫繁衍昌盛發揮巨大的作用,它不僅是中華民族一個偉大的寶庫,也是世界科技文明中一顆璀璨奪目的明珠。

在那個沒有激光等先進器材的年代裏,中醫也能將腎裏的結石通過服用中藥把結石排出,中醫的寶貴經驗於世界而言,都是寶貴的知識和財富。“中醫將病人治愈,中藥的副作用較小,慢慢的,大家對中醫的認可性越來越高,找中醫看病的人也越來越多。”吳俊來教授說,“中醫優勢突顯,中醫逐漸在世界範圍內得到了認可,許多國家也承認了中醫,中醫也有合法的地位,這也影響了香港,促進了香港對中醫的認可性。”

香港回歸後,中醫的地位得到了較為顯著的提升,香港的幾所著名大學,如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浸會大學等都相繼開設了中醫學院,促進了中醫在香港的繼承和發揚。在港英政府統治時期,因為中醫沒有合法地位,導致了中醫師水平良莠不齊。在香港,中醫師主要分為三種,一是內地正規院校畢業的專業人員;二是香港本土通過師傅傳徒弟、父傳子的方式產生的中醫;三是內地的西醫,畢業後來港,因英語等因素的限製無法從事西醫而選擇從業要求較為鬆懈的中醫。後經過管製,香港中醫界的整體水平有了改善,然而,在香港仍有兩千多未通過考試的表列中醫。

為提升香港中醫界的整體水平,香港11個中醫團體成立了香港注冊中醫學會,德高望重的吳俊來教授被推選為首屆中醫學院院長,香港注冊中醫學會成立的目標就是團結香港所有注冊的中醫師,弘揚中醫,培育人才,這是香港最大的一個中醫學會。學會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為中醫師們上課,舉行各種學術活動,提高大家的中醫水平,其二則是培養年輕的一代,助其獲得中醫師牌照,爭取中醫的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