廬山謠寄盧侍禦虛舟①
李白
我本楚狂人②,鳳歌笑孔丘③。手持綠玉杖④,朝別黃鶴樓。五嶽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遊。廬山秀出南鬥傍⑤,屏風九疊雲錦張⑥,影落明湖青黛光⑦。金闕前開二峰長⑧,銀河倒掛三石梁⑨。香爐瀑布遙相望⑩,迥崖遝嶂淩蒼蒼。翠影紅霞映朝日,鳥飛不到吳天長。登高壯觀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還。黃雲萬裏動風色,白波九道流雪山。好為廬山謠,興因廬山發,閑窺石鏡清我心,謝公行處蒼苔沒。早服還丹無世情,琴心三疊道初成。遙見仙人彩雲裏,手把芙蓉朝玉京。先期汗漫九垓上,願接盧敖遊太清。
【注釋】①廬山:又名匡廬,或名匡山。在江西九江市西。相傳周武王時,有匡氏兄弟七人在山上結草廬為舍修道。廬山險峻奇秀,雲霧繚繞,匡廬瀑布名揚天下,東漢明帝時,成為中國佛教中心之一,成為曆代墨客騷人慕仰的名山勝景。謠:不合樂的曲子。盧虛舟:範陽人(今北京市大興縣),肅宗時曾任殿中侍禦史,曾與李白同遊廬山。②據晉皇甫謐《高士傳》:陸通,字接輿,楚國人,為避楚昭王混亂時政,假裝狂人不做官,過隱居生活。時人稱謂“楚狂”,曾勸孔子在亂世無道時不要做官。③孔丘:即孔子,字仲尼,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春秋末期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儒家學說的創始人。④綠玉杖:神仙用的手杖。⑤南鬥:星名,即鬥宿。六星列如鬥勺形,因位於南方天空,故稱南鬥。古人常以天上星宿指配地上州域,廬山正好處在南鬥的分野。⑥屏風九疊:指廬山三疊泉之東北的九疊屏,亦稱屏風疊。層巒疊翠,形如屏風。雲錦:雲霞似錦。⑦明湖:湖水明亮如鏡。指鄱陽湖,位於廬山東南。青黛:青黑色。⑧金闕:即金闕岩,也叫石門,在廬山西南,其形如雙闕(門)。二峰:香爐峰的雙劍峰。金闕、二峰為廬山勝景。⑨三石梁:廬山一勝景。⑩香爐瀑布:位於廬山西南,圓聳似香爐,旁有瀑布。迥:距離又高又遠。遝嶂:高而重疊的山峰。蒼蒼:這裏指天空呈深藍色。吳天:春秋、三國時廬山屬吳地。九道:古稱長江流到潯陽(江西九江)分為九條支流。雪山:長江白浪翻滾,狀如雪山。石鏡:廬山東石鏡鋒,有一圓石懸於崖上,明淨如鏡,可照見人影。謝公:謝靈運,南朝宋詩人,曾遊廬山。蒼苔:綠苔。還丹:古時道家煉丹,先煉丹砂為水銀,再煉水銀為丹砂,所以叫“還丹”。服後能成仙。琴心三疊:道家修煉術語。琴:和也;疊:積也;存三丹田,使和積如一。意思是修煉的功夫精深,達到心和神悅境界。芙蓉:蓮花。玉京:道教稱原始天尊居住的地方。汗漫:不可知。九垓:九天之外。喻指極高遠。接:偕,陪同。太清:三清之一,指天空最高處,元氣清香。道家以玉清、上清、太清為三清,是神仙居住的地方。
【譯詩】我原是楚國狂人接輿,笑唱鳳歌譏諷不識時務的孔丘。手持綠玉裝飾手杖,辭別朝霞於黃鶴樓。踏遍五嶽尋訪神仙哪怕路途遙遠,漫遊名山大川是我一生愛好。依近南鬥的秀麗廬山,錦繡般彩雲複蓋著九疊屏風。倒映在鄱陽湖裏的山影,折射出青黑色的光茫。石門山前的香爐、雙劍二峰高聳雲宵,三石梁的瀑布如銀河倒掛垂直飛瀉。它與香爐峰瀑布遙遙相望,峰巒疊重,直指蒼穹。山影青翠,紅霞映日,鳥飛不到山頂,不能翱翔浩瀚天空。登臨高峰環望天地之間,滾滾東去的長江永不複還。萬裏黃雲飄浮,天色變幻瞬間;白浪翻卷,如一座座起伏連綿的雪山。我喜歡為廬山作歌謠,詩興也因廬山有感而激發。悠閑地照著石鏡,心情愉悅清爽;謝靈運當年走過的險道,早已長滿厚厚的綠苔。早點吞服仙丹擺脫世俗之情,潛心修煉道必功成。遙望天空,仙人手持蓮花,駕著彩雲飛向玉京。已經同另一位神仙預約在九重天上,你如果有意,我願偕你盧敖一同遨遊仙境。
【賞析】李白本有濟世之誌,然而他的這種誌向始終未能實現,於是他就將鬱悶的心情放遊於山水之間。
他以楚狂接輿自況:“一生好入名山遊”。但名山到了李白筆下,就往往沾上了一種仙氣——李白是以想落天外的想象來描寫名山的。廬山本自秀絕:山影落入鄱陽湖中,是一種黛色的靜影;又有瀑布飛濺、高峻山崖。登高四望,但見長江滔滔、黃雲萬裏、白波九道,本來壯觀的事物在豪氣衝天的李白麵前竟變得這樣纖小!
但李白不是為了寫廬山秀色才寫廬山的。詩的後半部分道出了他的心事:他要跟著煉丹的道士遊於仙山,成為神仙,擺脫塵世的羈絆。
正是因為李白有無窮的愁悶,才會有這種擺脫塵世的願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