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為

(694?-789?)嘉興(今屬浙江)人。屢試不第,歸山攻讀數年,天寶初年,進士及第,累官至太子右庶子,活到96歲。與王維、劉長卿等相友善,互有唱和。詩工五言,為盛唐山水田園詩派的作者之一。

尋西山隱者不遇

絕頂一茅茨①,直上三十裏。扣關無僮仆②,窺室唯案幾。若非巾柴車③,應是釣秋水。差池不相見④,黽勉空仰止⑤。草色新雨中,鬆聲晚窗裏。及茲契幽絕⑥,自足蕩心耳⑦。雖無賓主意,頗得清淨理。興盡方下山,何必待之子?

【注釋】①茅茨:茅屋。②扣關:敲門。③巾柴車:意指乘小車出遊。巾作動詞用,覆蓋。柴車,粗劣的車子。④差池:原為參差不齊,這裏指此來彼往而錯過。⑤黽勉:勉力,這裏意為殷勤。仰止:仰望。止,語助詞。⑥契:愜意。⑦蕩心耳:蕩滌心胸。

【譯詩】我徑直攀上三十裏之遙的山頂,尋訪一位在這裏結茅屋而居的隱士。久叩柴門也沒聽到童仆答應,從壁縫中往屋裏窺看,隻有桌椅而無人蹤影。他不是駕柴車外出雲遊,就是到秋水淵潭垂釣去了。我們是如此的無緣,彼此錯過沒有相見。我踟躕在茅屋前,空負了我對他的滿腔熱情。雨後草色青翠嫩綠,鬆濤聲聲此起彼伏。這清幽的景色使我多麼愜意,心胸和耳目頓時曠達開暢。雖然沒有領受到主人待客的厚意,但卻得到了一種清淨高雅的情趣。乘興而來,興致已得到滿足,何必要等到他來相見呢?

【賞析】這首詩具有新穎別致、標新立異的特色。詩人滿懷殷勤,氣喘喘地攀上三十裏高峰拜訪友人,一心想得到主人的熱情款待,哪知卻撲了空。人去房空,心情難免有些尷尬和惆悵。但友人居所的自然景觀,草色鬆聲的優雅環境,使詩人感到別有情趣,而獲得一種意外收獲,入空山不空手歸,心理得到一種滿足。詩末兩句用典故點明主題,收到畫龍點睛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