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析】王維因在安祿山反叛時受牽累,政治上受挫折,四十歲後就隱居藍田輞川,寄情於山水書畫之間。晚年所寫的山水詩,體現了其作品的特色。一條溪流,一道山林,一片雲彩,在他的筆下濃墨重彩,動則潑潑喧騰,靜則安詳幽深,具有鮮明的個性,在當時的詩壇上開拓了自己的藝術天地,形成了一種流派。
這首山水詩作於歸隱之後。詩的每一句都可以獨立成為一幅優美的畫麵,全詩又可組合成一組絢麗多姿的畫卷。溪流隨山勢蜿蜒,在亂石中奔騰咆哮,在鬆林裏靜靜流淌,水麵微波蕩漾,各種水生植物隨波浮動,溪邊的巨石上,垂釣老翁消閑自在。詩句自然清淡,繪聲繪色,靜中有動,畫中有詩,詩中有畫,托物寄情,具有無窮的韻味。
渭川田家①
斜陽照墟落②,窮巷牛羊歸③。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荊扉。雉雊麥苗秀④,蠶眠桑葉稀。田夫荷鋤至,相見語依依。即此羨閑逸,悵然吟《式微》⑤。
【注釋】①渭川:即渭水。源於甘肅鳥鼠山,經陝西,流入黃河。田家:農家 。②墟落:村落。③窮巷:深巷。④雉:野雞。雊(gòu)鳴叫。⑤式微:《詩經》篇名,其中有“式微,式微,胡不歸”之句,表歸隱之意。
【譯詩】斜陽照在村墟籬落,放牧的牛羊回到了深深的小巷。村中一位老叟,拄著拐杖倚靠在柴門前。等候放牧晚歸的牧童。吐穗華發的麥地裏,傳來野雞的陣陣嗚叫聲。桑樹上桑葉稀疏,蠶兒就要吐絲。從田裏歸來的農夫扛著鋤頭,相見時打著招呼絮語依依。此情此景。怎能不羨慕隱居的安詳,吟詠著《式微》的詩章,意欲歸隱又不能如願,心緒不免紊亂惆悵。
【賞析】這是一首十分有名的田園詩。詩人當時還在朝廷為官,張九齡被排擠遭貶,王維深感政治上將失去依靠,進退兩難。詩以自然的筆觸,描寫了一個極為普通的鄉村春末夏初的黃昏景象,刻畫了農家自由無拘、勤樸清淡的生活。詩人將自己的感情融彙到田園牧歌式的生活中,由此產生向往之情,從側麵反映了詩人在宦海浮沉中的苦悶和彷徨。
西施詠①
豔色天下重,西施寧久微?朝為越溪女②,暮作吳宮妃。賤日豈殊眾,貴來方悟稀。邀人傅脂粉③,不自著羅衣④。君寵益嬌態,君憐無是非。當時浣紗伴⑤,莫得同車歸。持謝鄰家子⑥,效顰安可希⑦。
【注釋】①西施:春秋時越國美女,越王勾踐選送吳王夫差,頗受寵愛。後吳國乃為越國所滅。②越溪:指若耶溪,在今浙江紹興東南,傳說西施曾在此浣紗。③傅:同敷、擦。④羅衣:用絲綢織的衣服。⑤浣:洗滌。⑥持謝:奉勸的意思。子:女子。⑦效顰:效,仿效;顰,皺眉頭。
【譯詩】天下人都重視美色,貌若天仙的西施豈能長久的貧賤?早晨還在越溪邊浣紗,夜晚就被選入吳宮成了寵妃。貧賤時她與一般浣紗女沒有什麼區別,尊貴後才明白自己是稀世的珍奇。梳妝施粉有婢女服侍,穿衣起居也用不著自己動手。君王的寵愛更使她嬌態萬分,君王愛憐她哪還管什麼是非!當年同她一道浣紗的同伴,沒有誰能和她同車共榮。奉勸鄰家的女子,不必枉費心機去效顰邀寵。
【賞析】這首詩借西施的故事,感慨世間的無常,貧賤尊貴發生在朝夕之間,早上還是一個貧家女子,晚上送入君王側,成了寵妃,就身價不凡。極富穿透力地譏諷那些由於偶然機遇受到君王恩寵就趾高氣揚、不可一世的才士;同時又勸勉世人,不要為了博取別人賞識而摹仿別人,故作姿態,弄巧成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