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

(712-770)字子美,河南省鞏縣人。杜審言之孫,兗州司馬杜閑之子。玄宗時,獻三大禮賦,授京兆兵曹參軍。安祿山亂,肅宗即位靈武,甫自京師西謁行在,拜左拾遺。房琯兵敗,貶官,甫救之,出為華州司功參軍,客秦州。嚴武表為參謀工部員外郎。武卒,遊東蜀,往依高適。後終於耒陽聶令署中。嚴滄浪論杜詩雲:“憲章漢魏,取材六朝,至其自得之妙,先輩所謂集大成者也。”杜甫身際亂離,負薪拾橡,而其為國愛君,感時傷亂,憂黎元,希稷契,生平種種抱負,無不流露於楮墨中,深得聖人事父事君之旨矣。子美詩學博大,力充氣盛,汪洋涵渾,無所不包。昔人謂之“詩聖”。其感時陳事,語長心重,世稱“詩史”,元微之謂:詩人以來,無如子美者。右丞七律風骨最高,複饒遠韻,允為唐代正宗。子美以涵渾雄健出之,正複駕乎其上,李詩以高勝,杜詩以大勝。

望嶽

岱宗夫如何①?齊魯青未了②。造化鍾神秀③,陰陽割昏曉④,蕩胸生層雲⑤,決眥入歸鳥⑥。會當淩絕頂⑦,一覽眾山小。

【注釋】①岱宗:泰山亦名岱山或岱嶽,在今山東省泰安市城北。古代以泰山為五嶽之首,諸山所宗,故又稱“岱宗”。曆代帝王凡舉行封禪大典,皆在此山,這裏指對泰山的尊稱。 ②齊、魯:古代齊魯兩國以泰山為界,齊國在泰山北,魯國在泰山南,即山東地區。原是春秋戰國時代的兩個國名,故後世以齊魯大地代稱山東地區。 ③造化:指天地,大自然。鍾:賦予,彙聚。④陰陽:山北陽光不到天色易陰,山南日照天色易明。割:分劃。⑤蕩胸:雲層疊起,心胸爽朗,如同雲氣在胸間波蕩。⑥決眥(zì):極力張大眼睛。眥:眼眶。⑦會當:一定要。淩:直上。

【譯詩】五嶽之首的泰山啊!你青青的山色覆蓋了遼闊的齊魯大地。造化萬物的大自然,使你彙聚了天地間的神奇和俊秀。橫亙的山姿,使南北晨光暮色截然分明。蒸騰的雲氣重重疊疊,令人心胸激蕩開闊。極目眺望,藍天歸鳥翩翩。總有一天我要登上你最高的峰巒,看群山匍匐在你的腳邊。

【賞析】開元二十三年(735),23歲的杜甫在洛陽應試落第後,探視其父杜閑於兗州司馬任上,過“裘馬清狂”的遊曆生活。到天寶四年(745)這十年間,杜甫多次遊曆山東,飽覽了齊魯之邦的名山大川,並對泰山獨具情緣。此詩在遊曆趙、齊(今河南、河北、山東)等地時作。詩從“望”字上著意,從遠望、近觀、細看的不同角度概括了泰山的雄偉峻拔的氣勢,到詩人敢於攀登絕頂,俯視一切的雄心、報負和氣概,字裏行間洋溢著詩人青春年少所特有的陽剛氣魄。杜甫曾作過三首《望嶽》詩,分詠東嶽泰山、南嶽衡山、西嶽華山。這首詩被認為是現存杜甫詩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全詩意境開闊、新穎,被人們奉為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絕句。

贈衛八處士①

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②。今夕複何夕,共此燈燭光。少壯能幾時?鬢發各已蒼③。訪舊半為鬼,驚呼熱中腸④。焉知二十載,重上君子堂⑤,昔別君未婚,兒女忽成行。怡然敬父執⑥,問我來何方?問答乃未已,驅兒羅酒漿⑦。夜雨剪春韭,新炊間黃粱⑧。主稱會麵難,一舉累十觴⑨。十觴亦不醉,感子故意長⑩。明日隔山嶽,世事兩茫茫。

【注釋】①衛八處士:人名,生卒不詳。古時稱有德才隱居不仕的人為處士。②參(shēn)與商:即參星和商星,二十八宿星名。參星在西方,商星在東方,相距近180度,當一個上升地麵時,另一個即下沉地平線下,永遠不得相見。③蒼:灰白色。 ④熱中腸:內心激動悲愴。⑤君子:指衛八處士。⑥父執:父輩的真摯朋友。⑦驅:差遣,安排。羅:張羅,擺設。⑧黃粱:黃小米。⑨累:接連。觴:酒杯。⑩故意:故交的情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