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破解癌症的心理密碼(1 / 2)

破解癌症的心理密碼

科技視野

作者:唐承革

科學已經證實,心理因素在癌症的發生、發展和預防中起到很大作用。精神神經免疫學是近年來發展起來的一門較新的學科,研究心理-大腦-免疫三者之間的相互關係。這門學科認為,人的情緒、態度和處理問題的方式都可明顯地影響人的免疫係統,絕望、焦慮的心情可加速癌症的惡化過程,而良好的心態可延長患者的生存期,甚至治愈癌症。

癌症與心理密切相關

不良的心理狀態可以誘發癌症已是不容置疑的事實。國內外不少研究發現,癌症病人發病前家庭不幸事件(例如喪偶、近親死亡、離婚等)的發生率比普通病人高。那些不善於渲泄生活事件、有負性情緒的人,癌症發生率較高。癌症的發生還與一個人的個性有很大的關係, 易患癌症的人性格特點大致有兩類情況:一是過於較真 ,過分謹慎、細心、忍讓、追求完美、情緒不穩而又不善於疏泄負性情緒的人;一是過於抑鬱、過於焦慮的人。一些腫瘤專家也告訴我們,其實三分之一的癌症病人是被嚇死的。這是因為驚恐、憤怒、絕望、焦慮、悲觀等惡劣情緒對交感神經是一種強烈刺激,引起機體所有功能失調、紊亂,內髒功能受損,免疫功能迅速降低甚至被破壞,病情迅速惡化。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再給予化療、放療等治療,免疫功能將進一步下降,病情惡化更快。

同時,我們也常聽說,良好的情緒救了許多癌症病人的命,這類實例在臨床、生活中也屢見不鮮。英國皇家馬斯登醫院精神科格裏爾醫生對一些癌症患者的精神狀態調查的結果發現,凡是情緒良好、對癌症抗爭有充分信心的患者,有75%存活5年以上;而絕望、焦慮、悲觀等不良情緒患者5年的存活率隻有35%。

為什麼心理狀態對癌症的發生和治療有這樣大的影響呢?這一直是科學家們十分關注的問題。

心理神經免疫學研究已經證明,心理因素主要通過免疫係統來影響癌症的發生和轉化。緊張刺激使人陷於抑鬱、沮喪時,人體中的促腎上腺皮質激素及腎上腺皮質激素分泌增加,它們會抑製免疫係統的正常功能。動物實驗證明,生活在緊張環境中的小鼠,它們的多項免疫功能受損,如果這時給小鼠皮下接種淋巴肉瘤細胞,其成功率和生長率都提高。人體調查研究也表明,喪偶者的淋巴細胞轉移功能明顯低下,說明經曆不幸事件者的免疫備用狀態不良。好的情緒狀態可使大腦及下丘腦等神經中樞釋放激素、神經肽、神經遞質等,它們作用於免疫細胞,增強了免疫功能,對預防疾病和防止腫瘤發生、轉移非常有利。

揭開癌症自愈之謎

我們聽說過很多癌症病人在癌症晚期,不采用任何治療措施,就憑借良好的心態,出現癌症不治自愈的奇跡。2008年 ,美國南佛羅裏達大學健康科學研究中心的首席科學家威斯裏

教授發現心髒可以分泌救人最後一命的激素,它不僅可以殺死95%以上的癌細胞,而且對其他絕症也有極好的治療效果!威斯裏也因此被譽為揭開上帝“終極底牌”的科學家。而威斯裏教授之所以能獲得成功,竟是因為他多年來對自己最親密的同窗好友抱著一顆沉重的負疚之心……

威斯裏有兩個好朋友詹姆斯和韋德,2003年初,威斯裏先後聽到了兩個不幸的消息:韋德患了嚴重的冠心病,其妻子安妮也是晚期腺癌,詹姆斯是晚期直腸癌,他們都已沒有太大的治療價值,被醫生判處了死刑。 在對待癌症的治療上,兩個好朋友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方式。當醫生預測韋德和安妮都隻有3個月生命時,兩人在傷心中列出了死前要做的50件事,用三個月的時間去一一完成。當他們的生命進入最後一個月時,他們隻剩下最後一個心願:周遊世界,並誠懇邀請詹姆斯一同前往,詹姆斯對此怦然心動,但是威斯裏卻堅決反對,他認為三個人都不應該放棄治療,哪怕有一線希望都應該為生命爭取權利。然而,韋德夫婦未改初衷,繼續執行周遊世界的計劃,詹姆斯則接受威斯裏對他的治療。 在威斯裏和生物工程實驗室其他同仁的共同努力下,詹姆斯活過了醫生預言的“末日”,但最終告別了人世,而韋德夫婦卻奇跡般地活下來,不僅安妮體內的癌細胞全部消失,就連韋德的冠心病也處在沒有危險的穩定期!威斯裏驚訝極了!他知道發生在老朋友身上的,正是人類一直想揭開謎底的“自愈”奇跡!正是這次旅行所帶來的“超值享受感”,正是夫妻二人在這次對壯麗大自然的美好體驗中渴望生命長久再長久的意念,讓他們的身體細胞結構產生了奇妙的變化,成功擊退了醫學手段無法解決的病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