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比特幣?
科技視野
作者:小武
今年四川蘆山地震後出現了一項特殊的捐款,一個匿名用戶將233個名為“比特幣”的特殊貨幣當作捐款彙入了壹基金的賬戶,折合人民幣近22萬元(實時兌換比率)。那麼什麼是比特幣?它從哪裏來?又能做什麼?下麵我們就來關注一下這個神秘的貨幣。
什麼是比特幣
比特幣是一種點對點(P2P)形式的虛擬貨幣,也有人將其譯為“比特金”。比特幣不依靠特定貨幣機構發行,它通過特定算法的大量計算產生,並使用遍布整個P2P網絡中眾多節點構成的分布式數據庫來確認並記錄所有的交易行為。本質上,你的比特幣以數字形式存儲在數據庫中,係統將數字從一個賬戶轉移到另一個賬戶來實現資金的轉移。比特幣是第一種分布式的虛擬貨幣,整個網絡由用戶構成,沒有中央銀行,去中心化是比特幣安全與自由的保證。
比特幣可以兌換成大多數國家的貨幣。使用者可以用比特幣購買一些虛擬物品,比如網絡遊戲當中的衣服、帽子、裝備等,隻要有人接受,也可以使用比特幣購買現實生活中的物品。
基於密碼學的設計可以使比特幣隻能被真實的擁有者轉移或支付。比特幣通過互聯網而不是通過銀行或者票據交易所交易,這就意味著他們之間的交易具有更低的交易費用,並且確保了貨幣所有權與流通交易的匿名性。
比特幣與其他虛擬貨幣最大的不同是其總數量非常有限,具有極強的稀缺性。該貨幣係統的總數量將被永久限製在2100萬個之內。
比特幣的來源
比特幣的概念最初由一個自稱中本聰的人提出。2008年11月,中本聰在一個隱秘的密碼學評論組上貼出了一篇研討陳述,論述了他對電子貨幣的新設想。2009年初中本聰發布了一款使用該設想交換比特幣的軟件,這款軟件被很簡單的命名為BitCoin。通過該軟件可以自行生成、支付、收取比特幣。
比特幣的產生和黃金的產生有些相似。黃金需要通過開采金礦生產,比特幣則需要經過若幹計算完成特定數學問題而產生。比特幣係統不斷地給玩家 (確切地說是他們的計算機) 提供 “數學題”, 誰先做出就可獲得一定數量的比特幣 (相當於是發行了這一數量的貨幣),這就是比特幣的產生過程。這個過程很像掘金者挖掘金礦,因此有人把比特幣的產生形象地稱為“挖礦”。任何人隻要在互聯網上運行一個免費的“挖礦”軟件就可以產生比特幣,這些人被稱為“比特幣礦工”。
比特幣的流通
從2010年比特幣與實體商品實現兌換開
始,從專營數字產品的網站,到經營紅酒的廠商,從餐廳到電話公司,越來越多來自不同國家的商家開始接納比特幣。比特幣的每筆交易既透明,又匿名,也就是說,每一個擁有網絡客戶端的人都可以查到全世界所有即時產生的比特幣交易,但是卻無法得知這筆交易來自哪裏,去向哪裏,有什麼用途。
雖然是看不見摸不著的虛擬貨幣,但是比特幣已經變得不容忽視了。今年4月23日,壹基金宣布,已收到意向捐贈的比特幣。這是比特幣在中國第一次成為捐贈物。而在遙遠的歐洲小國塞浦路斯,比特幣也風光無限。今年以來,塞浦路斯政府對儲戶的銀行存款征稅。人們發現不受管製的虛擬貨幣比特幣可以避稅,也可以和美元等多種貨幣兌換,這減少了他們的財富流失。在塞浦路斯街頭,甚至出現了比特幣提款機,便於比特幣的市場流通。
比特幣給人們帶來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