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誕生40年
科技視野
作者:姚丁楊
1973年4月的一天,馬丁·庫珀站在紐約街頭,手裏握著一個比磚頭還大的“對講機”,他對著“對講機”說了一通話,這個舉動引起了很多路人的關注。雖然大家十分好奇,卻沒有人能想到,這個貌似對講機的發明在之後的40年使全世界的溝通方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
這部笨重的“對講機”就是最早的手機。
第一部手機的誕生
在20世紀 60 年代,通訊巨頭貝爾係統的母公司——美國電話電報公司一直固守在固定電話方麵的壟斷地位,完全無視移動電話的發展前景。然而摩托羅拉公司的馬丁·庫珀卻認為移動電話更符合事物的發展規律,他決心證明移動電話的普及是可能的。不久,在他的帶領下,其團隊僅用了6 周的時間就完成了世界通訊史上的巨大突破,研製出了“便攜式”移動電話。
為了實現無線通話功能,這部移動電話由數以千計的零件製造而成,略顯笨重。隨後,馬丁·庫珀團隊還製造出了天線,建造了手機基站。這些基站相當於微型電腦,它們可以測量電話信號的強度,同時把較弱的信號傳遞出去。1973年,馬丁·庫珀用自己研發的手機在街上給身為競爭對手的貝爾實驗室打了一個電話——這便是文章開頭的那一幕。當時,貝爾實驗室的人員並未將這通來電當回事,但曆史卻已經將其悄悄記錄在案。正是因為這是人類通訊史上的第一次手機通話,1973 年 4 月 3 日這一天也被後人定為手機的“生日”,馬丁·庫珀也成為了令人敬仰的“手機之父”。
從誕生到普及
然而,手機的誕生隻是手機普及道路上的一小步,還有無數難題有待解決。首先,摩托羅拉需要建立一批手機基站來運轉手機信號;其次,推廣無線通訊需要很多評估、測試與準備。比如這個民用的無線信號會不會幹擾國家各項尖端設備(如衛星、雷達)的運行?會不會危害公共安全?所以,美國政府各個部門審批這個新技術產物也消耗了大量時間。
直到1983年,摩托羅拉終於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款麵向市場的便攜式手機——Dyna TAC 8000X。這款曆經10年波折方才麵世的手機重794克,長33厘米,標價3995美元 ,最長通話時間是一個小時,可以儲存30個電話號碼。由於該手機笨重厚實,流入市場後,美國人便給它取了個外號叫“鞋機”,中國人則習慣稱它為“大哥大”。
手機的進一步普及,也少不了先進的通訊網絡的支持。早在20世紀70年代,美國貝爾實驗室便研製出了AMPS移動電話係統,並在芝加哥試運營成功,這是世界上第一個模擬蜂窩移動通信係統。模擬蜂窩係統拉開了移動電話大發展的序幕,被稱為第一代移動通信(簡稱1G)。縱觀整個1G時期,也就是“大哥大”席卷全球的20世紀80年代,摩托羅拉一直是全球手機產業的霸主。但是模擬蜂窩係統存在很多弱點,如分頻多址技術造成頻率資源嚴重不足,網絡容量小,用戶數量有瓶頸,歐洲各國不同的蜂窩標準也使得手機無法漫遊通訊。這一切都在呼喚著新一代通信網絡的誕生。
走進2G時代
為了實現手機在全歐洲範圍內的漫遊通訊,歐洲電信聯盟開發出了一種數字蜂窩移動通信係統——GMS。GMS具備了對頻譜的利用率高、容量大、信號好、可漫遊等特點,還有業務種類多、易於加密、抗幹擾能力強等優點。1991年,GSM係統正式投入使用,標誌著移動通信2G時代的到來。
正當GSM係統在歐洲推出不久,美國高通公司推出了一種更為先進的商用蜂窩電信技術——CDMA。基於CDMA比GSM先進,而且忽視了歐洲與美國地緣狀況的差異,摩托羅拉便沒有重視GSM手機的商業開發。不久,GSM係統十分完美地解決了歐洲眾國之間的漫遊通話難題而且GSM手機剛一推出便受到從事歐洲貿易的廣大商務人士的歡迎,這使得芬蘭的諾基亞和瑞典的愛立信兩大手機生產商異軍突起。現如今,CDMA和GSM依然齊頭並進,摩托羅拉的手機霸主地位卻早已一去不返了。
多樣化與功能化齊頭並進
整個2G時代,也是手機大發展的時代,這種發展首先體現在外形的改變上。基於集成電路板技術的更新,手機漸漸擺脫粗大厚重,走向纖小薄輕。1996年摩托羅拉公司推出第一款折疊式手機——Star TAC。這部小巧的折疊式手機的出現,大大改變了人們對傳統手機的印象,時至今日,摩托羅拉在折疊造型手機領域仍然擁有不可動搖的統治地位。1998年,西門子公司推出第一款滑蓋手機——SL 10。2002年,摩托羅拉推出第一款旋蓋手機——V 70。當然,手機蓋子的安裝方式僅僅是手機外形革新的一個小方麵。1998年,諾基亞公司推出他們的新產品——8810,這是第一款無天線手機,而在直板機領域, 內置天線設計可謂是一個新的裏程碑。除了外形的輕巧化,彩屏手機和觸屏手機在20世紀末也相繼出現。琳琅滿目的手機使人們有了更多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