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西安城牆的特色與價值(1 / 2)

從隋唐皇城算起,西安城牆已經有一千四百多年的曆史,從明初擴建府城算,雄偉西安城牆也已經有六百多年的曆史了。作為一座完整嚴密的古代城市軍事防禦體係,西安城牆是世界上曆史最久遠、形製最壯觀、保存最完整的城牆。

在漫長的曆史歲月裏,西安古城牆上的每一塊城磚,既不失防禦設施的堅固厚實,又具有我國古代建築的典雅華貴,構造之精,設計之巧,代表了當時建築的最高水平,它與城內現存的曆史文化遺產融為一體,相映生輝,使這座古城堡顯得更加充實和富有活力。

(一)西安城牆的特色

西安城牆是完全圍繞“防禦”戰略體係建造的,城牆的厚度大於高度,穩固如山,牆頂可以跑車和操練。除此之外,它的建築特色與其它明城牆的不同之處還表現在它的四個角樓中,因為它的西南角的角樓是圓形的,而其它三個城角則是方形的。

那麼,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明初距今幾百餘年,史書方誌對此又毫無記載,致使後人眾說紛紜。

一種說法是,西南城角處於地震帶上,隻要角台被人修成方形的,就會出現問題,最後沒辦法隻能保留圓形。

另一種說法是,朱元璋自從接受“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建議,掃滅群雄統一全國之後,深感“非深溝高壘,內儲外備不能為安”。於是令謀臣劉基、姚廣孝主持設計城池的圖樣,以頒示天下如圖修造。

劉、姚兩人領命後,反複商討,多次修改,最後按照傳統形式畫成矩形圖案,不料朱元璋看罷覺得不妥,便說:“自古築城雖有一定規矩,但根據我的經驗,凡事切莫墨守成規,《禮記》雲:‘規矩試設,不可欺以方圓’。我看還是改動一下為好。”說罷,便提起筆,將矩形圖案一角抹去。於是,由皇帝禦筆改動的城池圖式詔示天下,據說明代所建之城大都遵照此式。

還有一個傳說是,在明代城牆修建之前,西安有位王姓老太太,遭受兒子和兒媳折磨,最終餓死在街頭。當地父母官得知此事後,在西安城牆西南角台附近,將老太太的兒子和兒媳問斬。大家認為兩人無德不孝,方形代表著堂堂正正做人,因此未將此角樓改變形狀。

還有一種說法認為,當初規劃西安城牆時,四個角均呈直角,但後來處理牆基時,於西南角意外地發現了古唐城遺址,遺址呈半圓形,為了省時省工,於是便利用了原地基。

這種說法聽起來似乎有一定道理,但據考古工作者以小雁塔等唐代建築物為座標,結合唐長安城坊大小,街道寬窄,推算出現在的西安城與唐長安城的位置毫無關係。

還有一種說法,我國傳統建築受八卦和風水要求的影響,建築物之間不能過於對稱。如衙門、廟宇、居民住宅,前門不得與後門對稱,前後門垂直中軸線必須錯開一定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