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施耐德的目的在這裏已經暴露無疑,他完全沒有停機的意思,鏡頭跳轉到了克拉克的夢境,一場佐德將軍背信棄義襲擊地球的戲碼上演。這在靠特效支撐的電影中是很有風險的做法,有時候甚至會起到反作用,很容易讓觀影者感到麻木。事實上,《鋼鐵之軀》的確出現了這樣的情況,在最後時刻當佐德將軍用巨大觸手襲擊克拉克的時候荒謬的感覺要多過於刺激。不過總得說來,施耐德處理得比較聰明,這種感覺並不強烈。
最後說說很多影迷關心的克拉克和露易絲。雖然影片的大場麵幾乎是無休止的,但施耐德還是找到了一些時間去發展克拉克與露易絲之間的關係。露易絲必須平衡她渴望挖掘世紀獨家新聞的強迫症,以及她與克拉克之間微妙的關係。不得不說,這是個聰明、摩登而且富有行動力的露易絲——總是需要拯救但又熱衷於繁瑣的事情。
《小時代1.0》
年齡試金石
和作家郭敬明備受爭議一樣,導演郭敬明的第一部電影《小時代1.0》必將在爭議中麵世,爭議中大賣,這幾乎是個無須投注的預言。尤其在今年新導演相繼冒頭的大背景下,這個小個子的80’後男生無疑向暑期檔投下一枚重磅炸彈。
影片講述從中學畢業到大學期間的一段時光。絳紫色的帷幕掀開,四個有著精致麵龐的女孩在《友誼地久天長》的歌聲裏開啟了她們的故事。“灰姑娘”林蕭、“女王”顧裏、“女神”南湘和“奇葩”唐宛如,十足類型化的角色搭配。除了林蕭(楊冪飾)因撲倒一杯咖啡而意外被聘用、顧裏(郭采潔飾)和顧源(柯震東飾)的分手,可算作強度稍大的情節,其餘就是四個女孩一起笑、一起哭、一起鬧,閨蜜之間分享友誼的溫暖、傾訴各自的愛情遭遇……她們的故事就像宇宙中的塵埃,真實存在,卻難以轟轟烈烈。
若以常規電影標準來要求,《小時代》有太多的不盡人意,故事散漫,杯水風波,一些段落冗長乏味,一些段落又嫌用力過猛。比如影片的情節高潮是一場奔跑——當女孩們丟掉高跟鞋扛著紙箱從高速公路奔向時裝秀場,畫麵和音樂大肆鋪排,大有將她們所有的理想和未來押注於一場奔跑的架勢。初執導筒,郭敬明太想證明自己的能力,幾個空間調度相對複雜的長鏡頭,都好像炫技一般提醒觀眾——我能行!但影片仍舊頑固地將其風格貫徹到底,那是郭敬明從小說開始便著力營造的一種空中樓閣般的氣息:浮誇、奢靡、帶有不真實的夢幻感,從演員的選擇到場景的設定莫不如此。據說影片將上海頂級奢華的公寓、會所之類通通拍遍,但組合到一起後卻有讓人不知置身何處之感。
但,喜歡或不喜歡《小時代》與電影本身的關係並不大——它代表著一種年齡趣味,反映著一種群體性征候。在內地電影產業日漸蓬勃的態勢下,很少有一部電影能如同《小時代》一般成為觀眾年齡的試金石——你還年輕,亦或是老去,從你是否願意走進電影院的那一刹那便確定無疑。
在有意無意間,《小時代》呼應了當今世界影壇的一股風潮——青少年電影的崛起。與傳統青春片不同,這樣的青少年電影(Teen film)更講究概念性的設計,有更多元化的商業包裝,情感表達既主流又極端,減緩了成長個體困惑、灰色、痛楚的一麵,而將成長中的挫折更多的歸咎於外在因素。講述純愛,卻與吸血鬼和僵屍元素相嫁接(《暮光之城》);訴說叛逆和自主,卻置於虛擬或假定性極強的時空中,漫畫和遊戲元素炫之又炫(《饑餓遊戲》)。它們的共同特點是刻意與現實拉開一定距離,反映出青少年無力過多幹預現實但又具備強大的自主性衝動的成長心理。與好萊塢青少年電影相比,《小時代》在形態上更加傳統,但其對於觀眾群體及其審美心態的把握更加精準。
所以,不論作家也好,導演也罷,對郭敬明來說,其商人本色將在這部電影中得以充分驗證——除了賺得盆滿缽滿,他還將成為內地第一位晉身5億元俱樂部的80’後導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