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

觀點

《門第》

“灑狗血”樣板戲

灑狗血,這個詞來自梨園行,就是講演員表演時不講分寸,亂賣,造作,以至於做派失卻了本真、實在。《霸王別姬》裏程蝶衣罵從花滿樓赤腳逃出來的段小樓的相好,就是:“沒學過戲,那就別在這兒灑狗血了。”某些國產劇雖對創新極度吝嗇,卻在灑狗血上十分慷慨。我相信有些編劇也還是學過“戲”的,2分鍾一個小高潮,5分鍾一個大高潮在他們的劇本中隨處可見,他們像蹩腳的廚子做川菜,隻顧把花椒辣椒一把一把往鍋裏灑。觀眾對這樣的狗血口味已經難以自拔,仿佛現在下館子,不整點麻辣口的,嘴裏還真要淡出鳥來了。

最近,電視劇《門第》在各地熱播再次證明了很多觀眾無可救藥的審美重口味。該劇的狗血首先來自於劇情。這部劇的劇情無需推敲琢磨,講的無非是市井小吊絲與白富美因為父輩間的承諾而組建了一個家庭。然而婚姻這件事,不是享受,就是折磨,《門第》的劇情顯然不會是前者。表麵上是吊絲逆襲,但實際上雙方的門戶差異造就了該劇各種對噴、灑淚的虐心劇情。這樣的劇情不一定來源於生活,但一定是高高地騎在生活上嘲弄觀眾的智商。這種高度戲劇化的情節,擺明了就是一上來就給觀眾潑了一臉狗血。

我對影視劇本戲劇性的理解是,一種是“編”的,另一種是看著像“編”的。劇情的好歹我不做評價,但就故事來說,《門第》顯然是每個毛孔都流淌著編劇的存在感。要是說《金婚》這樣充滿生活細節、自然情趣、劇情暢快滋長,是一隻野生動物,那麼《門第》就像一頭在胚胎裏就開始注射激素的轉基因生物,貌似茁壯但每個DNA都打上了人造的烙印。

比劇情更加做作的是演員的角色塑造。於小偉飾演的高富帥和佟大為飾演的吊絲都被高度臉譜化了。每次出場,於小偉都是冷嘲熱諷,不斷挑釁,而佟大為則是鎮定自若。他們仿佛兩具被編劇操縱的僵屍,每個表情和動作與其說是在演繹劇本中的角色,還不如說是某種虛設角色的代言人。盡管兩位當紅小生表演賣力,但也隻是兩具軀殼,我看不到人物的血肉和生活質感。

這不能全怪編劇和演員,該劇的導演丁黑也算是圈裏的老炮了,但對於他的劇作,不能指望有多創新,有多技巧。平鋪直敘,穩妥地把一個劇本拍完了事是他的擅長,他和很多混跡此圈的資深老炮一樣,屬於隻能完成規定動作的標準化導演,自選動作從來不是他們所追求。

其實,類似《門第》這樣的家庭情感劇已經屢見不鮮。“灑狗血+家庭劇”是國產劇中的一種樣板戲,就像“懸疑+諜戰”,“草根英雄+抗戰”,成為國產劇創作的慢性毒品。你想戒掉,又怕掛掉,不戒掉,又隻能在幻覺的偽高潮中爛掉。話又說回來,對於一些影視製作公司來說,不來點這樣的慢性毒品,在市場上還真熬不過去。

《上陣父子兵》

最好看的是預告片

《上陣父子兵》最好看的是——預告片。45秒的預告片比25分鍾精剪版好看,25分鍾精剪版比28集的電視劇好看。

在看了預告片之後,我對該劇還是有所期待的,因為它是花箐《我的兄弟叫順溜》的兄弟篇,因為它的男主是範偉這個充滿喜感又擅長刻畫小人物的演員,因為知道它的劇情主線是“一個有點文化的農民為了護住家中獨苗而一步步卷入戰鬥最終成為抗日英雄的故事”。

範偉是東北題材電視劇的收視之星,那種肚子裏有點墨水的農民對於他就是本色出演。其飾演的老喬“上知天文下曉地理”,膽小怕事,凡事精打細算,對兒子有三分棍棒式管教更有七分溺愛,在自覺保全小家的同時,也在家國淪陷的大是大非前表現了民族氣節。可以說,範偉基本上把角色的狡黠與忠厚表達得很真實,不過就範偉的實力,如果內容再精彩一點,會更有看頭。

這部劇除了範老大的幾個精彩橋段,其他真是乏善可陳,無非是通常意義上的“抗日劇”而已——怒目圓睜慷慨激昂的正麵人物,殘忍而愚蠢的日本官兵,怯懦自私但心裏還有點民族情結的偽軍,智勇雙全危難之時指點迷津的共產黨員。記不清是在哪集選擇了換台,好像就是老喬兒子喬群幾進幾出監獄的時候吧,劇情太拖遝,使我們已經漠視了鬼子惡狠猙獰的抽打、英雄身上染紅的衣服和一條一條的血印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