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城市管理應尊重外來人員(1 / 1)

城市管理應尊重外來人員

評論

作者:胡建國

解決外來人員的同城待遇,不能僅僅算成本賬,亦要算算收益和公平問題,如果城市離不開外來從業人員,則必須考慮如何尊重他們、接納他們

近年來,“逃離北上廣”成為社會熱點現象,引發各界關注。在北京、上海、廣州這些一線城市,大量外來從業人員撤離,到二三線城市落腳尋找發展機會,原因主要有三方麵:一是生活壓力,二是工作壓力,三是城市排斥。在這樣的背景下,逃離北上廣現象,事實上傳遞的是外來從業人員在中國一線城市生活工作不堪重負和遭遇城市管理歧視的問題,這使得他們缺乏歸屬與安全感,也看不到未來和希望。

逃離北上廣為什麼會成為當前社會關注的現象?這主要與近些年來中國經濟社會發展轉型的特征密切相關。近年來由於經濟社會發展不協調,社會發展滯後,與人口流動相配套的社會管理體製沒有及時建立起來,使得經濟發展起來了,人口也流動起來了,但是城市管理還是堡壘式的封閉,忽視了對外來從業人員的接納。同時,發達的一線城市是人口流向的窪地,由於區域發展不平衡導致大量人口流進,而現有的城市管理準備不足,認識不夠,隻能采取簡單的限製措施,以前是限製落戶,現在是限製購房購車,很具有計劃經濟時代城市管理的特征。另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近年來市場化入侵民生領域,導致住房、教育和醫療費等大幅上升。

但是,因在一線城市生活工作壓力大,導致大量的外來人員撤離北上廣到外地尋求發展機會,無論是從客觀還是主觀因素來看,這樣的結論都不成立。

一方麵,北上廣作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最高的城市,其發展機會與空間也是最多的,這對外來從業人員有巨大的吸引力。隻要有發展機會與空間,外來從業人員就會不斷流進,這一趨勢不會因生活工作壓力大而改變。

另一方麵,城市化進程中,人口向城市集中尤其是中心城市集中,是客觀規律。北上廣的影響力和吸引力輻射全國,必然會湧入大量的外來人口,這一現象不會因為政策控製而改變。事實上,一直以來一線城市就製定了控製人口的目標,但是這些目標都以失敗告終,城市人口並沒有被控製住,而是不斷突破。所以,因為生活工作壓力大,出現外來人口撤離,不符合規律。在大多數國家和地區,中心城市的生活與就業麵臨的壓力都會遠遠大於其他地區,但是沒有因此出現大規模的人口撤離現象。

所以,逃離北上廣現象,更多是一種社會心理的渲染,表達了外來從業人員對現實不滿的情緒。這種不滿一是工作壓力,二是生活壓力,核心則是對未來的危機與不安全感。這些問題的核心則是城市管理與社會體製的滯後與不暢。

事實上,雖然麵臨生活與工作的壓力,但是多數外來從業人員依然選擇繼續留在北上廣。在這樣的背景下,城市管理繼續排斥他們,意味著對於那些期望留在北上廣生活工作的外來從業人員而言,夢想與現實存在著鴻溝。

經濟發展追求效率,社會建設側重公平。一直以來,北上廣引領中國發展方向,在城市接納方麵,更接納的是與城市定位相關的少數外來高端人才,而對於大多數外來人員而言,則處於城市管理的邊緣。但是,不可回避的是,今天城市管理麵臨諸多矛盾與問題,主要是集中在這些弱勢群體身上。所以,解決外來人員的同城待遇,不能僅僅算成本賬,亦要算算收益和公平問題。外來從業人員為北上廣經濟增長做出了重要貢獻,對滿足城市居民生活需求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如果城市離不開他們,則必須考慮如何尊重他們、接納他們。因此,在控製城市人口規模的背景下,一線城市如何對待外來人員是創新人口管理麵臨的重要問題。

現今,我國正進入新一輪城市化。上一輪城市化最大的失誤是沒有解決人的城市化問題,更多的是城市空間的擴張。這使得外來從業人員的問題不斷累積。妥善解決外來從業人員的同城待遇,不僅有助緩減他們的生活工作壓力,也是城市化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應有之義,是新一輪城市化的重要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