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僧皈依之後,即將頸項下掛的骷髏取下,用索子結作九宮,卻把一個葫蘆安在當中,請唐三藏登此法船。
為什麼要把葫蘆放在九宮骷髏的中間呢?
因為這骷髏不是普通的骷髏,而是九個得道高僧的靈顱,是前輩先人的法器。把葫蘆安在骷髏當中,就等於是踩在先輩們的肩膀上了。《紅樓夢》裏麵有“葫蘆僧判斷葫蘆案”的故事,這裏的葫蘆大概指的就是唐僧吧,自己啥也沒弄明白,就憑著一腔熱血糊裏糊塗地去西天取經了。好在還有先輩們幫忙托著,不然你哪裏也別想過去。
令人諷刺的是,唐僧坐在九個骷髏上,飄然地渡過了流沙河界。身登彼岸時,竟然覺得自己是:得脫洪波,又不拖泥帶水,幸喜腳幹手燥,清淨無為,師徒們腳踏實地。
唐僧登上西岸時,居然一點感恩和羞愧之心都沒有,反覺得自己像朵“脫世清蓮”,瀟瀟灑灑地就直奔靈山路上去了。
過了四聖莊,經受住了菩薩們的考驗,唐僧更是覺得自己“出淤泥而不染”了。想想每天跟八戒這樣的人呆在一起,居然沒有被帶壞,這是多麼不容易的事情啊!
於是就對徒弟們說:“我一向西來,經曆許多山水,都是那嵯峨險峻之處,更不似此山好景,果然的幽趣非常。若是相近雷音不遠路,我們好整肅端嚴見世尊。”
心想,就我這樣的修行水平,靈山馬上就要快到了吧!
孫悟空嘲笑道:“早哩,早哩!十萬八千裏,十停中還不曾走了一停哩。”
唐僧一聽,啥?十停中還不曾走一停,那得幾時才能到啊?
悟空回答:師父啊,你不要急。隻要你見性誌誠,好好回首反省自己,靈山就離你不遠啦。
唐僧突然疑惑了:難道我這麼認真的修行還不夠嗎?
和唐僧同樣的,這個五莊觀觀主的腦子裏也一樣充滿了疑惑。
要說起五莊觀的觀主,這個老兒還真有點來曆。他住的地方叫萬壽山,道號鎮元子,乃地仙之祖,混名叫做“與世同君”,
為什麼叫做“鎮元子”呢?
說起這個名字,真讓人覺得很奇怪。“鎮”就是鎮守,而“元”指的就是元氣,一般代表宇宙之初的意思,又可以解釋為人的元常、本心,也就是自己的小宇宙。什麼樣的人才需要去鎮守自己的“小宇宙”呢?
而“地仙之祖”,同樣也是一個非常奇怪的概念。都說成仙的目的是為了上天,上了天就可以逍遙自在做神仙,為什麼鎮元子成了神仙還賴在地上不走呢?
這正是讓我們感到神奇的地方。
他的弟子曾這樣介紹說:“三清是家師的朋友,四帝是家師的故人,九曜是家師的晚輩,元辰是家師的下賓。”觀中別的啥都不拜,隻將“天地”二字侍奉香火。為此,清風、明月還解釋說:“這兩個字,上頭的禮上還當;下邊的還受不了我們的香火”。
這丫的論起資輩來,來頭還真是不小。
可是,為什麼鎮元子這麼老的資格,情願呆在一個方圓不過幾畝地的小地方呢?
《西遊記》介紹說:大仙門下出的散仙,也不計其數,見如今還有四十八個徒弟,都是得道的全真。就連年紀最小的清風、明月這兩個徒弟,都有一千兩三百歲。
原來,這鎮元子跟當年的菩提祖師一樣,喜歡呆在一個清靜的地方搞私塾。
好吧,既然你這麼喜歡搞私塾,玩清靜,我們崇拜你啊!那為什麼又要上大羅天去跟元始天尊攀親沾故呢?
一個人的修為高深不高深,不是自己吹出來的,也不是別人喊出來的,更不是靠攀上元始天尊這樣的關係做出來的,關鍵看自己有沒有那份心。有實力,你就坐到三十三層天外去;有定力,你就好好呆在自己的小天地裏。為什麼一邊宣揚自己有定力,一邊又止不住地跑出去呢?
說來說去,這家夥也是一個矛盾的結合體。一邊要告訴別人我不願上天,一邊又拚命地聯絡天上的神仙來搞好關係。就像有人譏諷明代的陳繼儒那樣,“翩翩一隻雲間鶴,飛去飛來宰相家”。
論實力,鎮元大仙的水平不可謂不能耐;論資力,鎮元大仙與天同壽,不可謂不崇高。可是,偏偏自己就是守不住那個根,既想玩清高,又耐不住寂寞向往上跑。
孫悟空見了不為惱火:靈根,靈根,老子弄他個斷根。
別以為守住棵人參果樹就了不起了。關鍵時刻,你還要鎮得住自己的“元”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