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百七十四章【無性的境界】(1 / 2)

2、地煞七十二術:

幽通、驅神、擔山、禁水、借風、布霧、祈晴、禱雨、坐火、入水、掩日、禦風、煮石、吐焰、吞刀、壺天、神行、履水、杖解、分身、隱形、續頭、定身、斬妖、請仙、追魂、攝魂、招雲、取月、搬運、嫁夢、支離、寄杖、斷流、禳災、解厄、黃白、劍術、射覆、土行、星術、布陳、假形、噴化、指化、屍解、移景、招徠、跡雲、聚獸、調禽、氣禁、大力、透石、生光、障服、導引、服食、開避、躍岩、萌頭、登抄、喝水、臥雪、暴日、弄丸、符水、醫藥、知時、識地、辟穀、魘禱。

很多人看了電視劇版的西遊記,就覺得72變比36變厲害,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拿孫悟空和豬八戒做了對比。因為豬八戒的36變顯然沒有孫悟空的72變厲害。

其實不然,天罡數的層次遠比地煞數的層次要高。

當然,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層次高並不代表學了之後法力一定高強,還要看各人的境界修為。就說豬八戒吧,本來在高中裏就各門功課都不合格,現在突然讓他去讀清華大學,能夠保證上課不睡覺就算是祖上燒高香了,更別說拿畢業證書了。孫悟空雖然隻是讀了普通的大學,但他穩紮穩打,實際學力要比豬八戒大的多了。

比如在羅貫中的《三遂平妖傳》裏就記載著這麼一段話:

那**道:“我好的是天罡三十六變化之法,略曉些本領,未曾煉就。”聖姑姑暗暗地吃驚道:“他學的更勝似我。”便道:“老拙會的是七十二地煞變化。”**道:“這地煞法乃是左道,學之無益。”

**認為聖姑姑的七十二地煞變化乃是旁門左道,根本無法與天罡三十六變化相提並論。而聖姑姑聽了之後,也是立馬一個反應:原來她學的法術比我的要高強多了。

**和聖姑姑的對話印證了一個千古不變的道理:天永遠大於地。

天罡雖然看起來數量少,實質則是以不變應萬變。就好比鎮元大仙,姑且不論他變化能力,就一招袖裏乾坤就把唐僧師徒幾個溫柔搞定了。孫悟空變化再多,他也敵不過鎮元大仙的輕輕一招。所以,變化是不能光講數量的,還得看看質量如何。觀音菩薩、文殊、普賢,也沒見過他們幾個耍手段時像孫悟空一樣變來變去的,基本都是簡簡單單的一招,但威力卻是不容小覷的。

像二郎神跟孫悟空兩個決鬥那樣,誤以為誰變的戲法多,誰就神通廣大,其實是一種嘩眾取寵的滴漏行為。

吳承恩雖然沒有在《西遊記》裏明確表明天罡一定大於地煞,但從道家口中的:“天罡數變化者,上德者無為之事;地煞數變化者,下德者有為之事”,也能依稀判斷出,天罡要比地煞高明。傻子都看得出,道教注重的是“無為”的境界,這“上德”自然要比“下德”強的多了。

所以,當孫悟空提出要學七十二地煞變化的時候,才有了菩提祖師那句話:“既如此,上前來,傳與你口訣。”

這裏的“既如此”有兩層含義,一是貶義藐視,認為地煞不及天罡來得光明正道(雖然同是道家法術)。二是無可奈何之意,因為以猴子的猢猻性格,要他循規蹈矩,每天誦經煉丹來練法,肯定行不通,他隻能練就地煞之術。

菩提祖師是看著猴子成長的,也是看著猴子的性格慢慢變化的。經過了十年的學習生涯,猴子身上的“不嗔不惱”已經完全看不到了。祖師很明白,要同時練得天罡地煞,不僅需要非常高的資質悟性,同時也需要很高的道德修養。猴子的資質還可以,但這性格卻是實在拿不出手了。

猴子本來是可以把天罡地煞之術兩個都學全的,但是不行,他的性格已經決定了,隻能選擇地煞的七十二般變化。

以菩提祖師的能察善斷,他應該早已知道了這個結果。不過,為了確認,他還是讓悟空有了一次AB選擇。

猴子的選擇令他大失所望。

所以,孫悟空作為菩提祖師的得意弟子,卻在學藝有成之日突然被趕走,絕不是出於偶然,也不是因為一時在人前賣弄,而是菩提祖師經過深思熟慮之後決定的。

在趕走悟空的時候,菩提祖師還說了一句非常經典的話:“你這去,定生不良”,你這一去,肯定不幹好事。

這話真讓人有點費琢磨。

你憑什麼就說我這一去肯定不幹好事,你怎麼就知道我定生不良?難道僅僅是因為我在人前賣弄了一次?

一般來說,學生容易犯錯誤,而做為一名老師,更應該諄諄教導,通過教育改造使他成為一個對社會、對人民有用的人才,至少也應該給學生一次洗心革麵的機會。況且,從校紀校規上講,在人前賣弄也不是什麼大是大非的過錯,沒有哪個學校規定學生在人前賣弄必須非得開除學籍。

就好比一個學生考了100分,然後在同學麵前炫耀說:這些題目對我來說小菜一碟,簡直就是小兒科,你們有什麼不懂的,就來問我吧!校長聽到了,趕緊把家長叫過來,說:你的孩子以後定生不良,趕緊退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