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下了整整一天,大家肚子都餓了。猴王命令將幾天前儲存的鹿肉取出來,分給大家吃。為了便於保存,鹿肉被一直埋在雪堆裏,取出來的時候周圍都結上了冰,整個被凍的硬梆梆的。猴子們拿起石頭敲,拿出了隨身攜帶的管製刀具砍,費了好大的勁也沒有把鹿肉弄開來。
這他媽的冰怎麼結得這麼硬啊!
有個聰明的猴子想出了一個好辦法。冰不是在天熱的時候就會化掉嗎?那****烤,火那麼熱,一定可以在火上把冰化掉。
這個辦法很快得到了大家的認可。
幾個強壯的猴子將整隻鹿肉抬起來,放到火上烤。在這一過程中,猴子們發現,將冰凍的肉類食品放在火上烤一陣子,凍肉就會軟化下來。這樣吃起來就容易多了。
於是,美猴王便下令每次在吃冰凍的肉類食品時,先將其放在火上烤一會兒再食用。
《韓非子?五蠹》中又一段記載:“上古之世……民食果蓏蚌蛤,腥臊惡,害腸胃,民多疾病。有聖人作,鑽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說(悅)之,使王天下,號之日燧人氏。”
韓非子認為,吃生的食物容易生病,所以燧人氏教人吃熟食。
但實際上,對於習慣了“生吞活吃”的猴子們來說,“熟食=美味”的概念遠沒有這麼強烈,幫助進食才是其最主要的目的。
現在的人認為吃生的東西容易生病,是因為我們的腸胃已經完全不適應吃生的東西,而對於那些吃慣了生肉的獵食動物來說,這個問題根本就不是問題。
你幾時見過老虎因為吃了生肉而生病的?
當然了,幫助進食不是唯一目的,火還可以帶來其他好處。
在多次用火烤肉類食品的過程中,花果山的猴子們觀察發現,如果肉類食品的某一部分在火中被燒烤的時間太長,或者是火燒的很旺,就有可能將肉類食品的該部分燒焦,以至於不能食用。但是,隻要合理的控製燒烤的時間和火候,被燒烤的肉類食品不僅吃起來會格外的鬆軟和易於咀嚼,而且還會散發出誘人的香味,口感也很好。
於是,經過長時間的摸索,花果山的猴子們終於發明了用火烤製肉類食品的方法,並通過“教人烹飪”,將這一發明傳達給了其他的猴子。
熟食的食用,標誌著花果山的猴子像野獸一樣“茹毛飲血”的時代,已經一去不複返了。
水裏麵的發明
花果山的三百年是一部無言的史詩,它用短短的三個世紀向我們展示了花果山從野蠻走向文明所經曆的那些久遠的蹉跎歲月。
當然,這個初級過程並不熱鬧,它不像大鬧天宮一樣,在緊張激烈的喧嘩聲中被天庭日報登為頭版頭條,它的所有過程都是在悄無聲息的狀況下完成的。沒有人關注,更沒有人津津樂道,有的隻是安寧和祥和。
然而,正是這個不緊不慢的過程,卻使得猴子產生了不滿足於現狀的意識,最終萌發了他尋訪神仙的夢想。
這一天,美猴王早早地起來,吃過早餐,興奮地把猴子們都叫過來:“小的們,替我折些枯鬆,編作筏子,取個竹竿作篙,收拾些果品之類,我將去也。”準備跟哥倫布一樣去發現新大陸。
看見沒有,經過三百年的風雨飄搖,花果山連木筏這種水上交通工具都有了。
木筏是怎樣發明的,現在已經很難考證,也許是某隻猴子的靈感突發,也許是一群猴子共同努力的結果。它的產生來源於一個重要的決策:猴王給他們的任務進行了分工,一部分猴子被派到水裏去尋找食物。
花果山的地理位置為猴子們的水產事業提供了最優越的條件。地處大海之邊,山中還有一股很好的澗泉。處在這樣一個優越的環境裏,如果不好好利用,那真是白白浪費了這塊黃金寶地。
《淮南子?說山訓》上說:“古人見窾木浮而知為舟”。在花果山,像木頭漂浮在水中這樣的事件肯定不在少數,猴子們很容易就會注意到這些浮性物體所具有的特殊性能。他們會爬上去,把木頭當做運載工具。當然了,這個時候的“舟”應該還隻是一塊簡單的木頭而已,沒有進行過任何鑿刳,與真正的舟筏還有很長一段距離。
不過沒關係,花果山上什麼都缺,就是不缺時間。通過漫長的時間摸索和研究,猴子們終究都會得出一個結論:一塊木頭的浮力有限,而且很容易失去平衡,但隻要把幾根木頭一起捆綁起來,就可以解決所有的問題。於是,筏就產生了。
筏是一種較簡便的水上運載工具,它的製作要比獨木舟更容易。由於它易於取材,製作簡便,能多載,行駛平穩,又不怕水淺急流,很快就成為花果山最流行的水上交通工具。
有了水上交通工具,猴王終於可以突破茫茫大海的險阻,揚帆遠航,出去尋找神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