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百六十六章【美好的傳說】(3 / 3)

石猴出世之後,引起了玉帝的密切關注。

玉帝即命千裏眼、順風耳開南天門觀看。二將奉旨出門,須臾回報道:“臣奉旨觀聽金光之處,乃東勝神洲海東傲來小國之界,有一座花果山,山上有一仙石,石產一卵,見風化一石猴,在那裏拜四方,眼運金光,射衝鬥府。”

然而玉帝的反應是什麼呢?

“下方之物,乃天地精華所生,不足為異。”(不足為異,我看你就很有異,此時石猴早已出世,千裏眼、順風耳是怎麼看出猴子當時是從石頭裏爆出來的?莫非是你叫人盯著?此是後話,不題。)

玉帝的話,順帶地回答了我們的疑問,原來地球上的一切生命,都由“天地精華所生”,都是是屬於正常現象,所以對他來說根本“不足為異”。

石猴出生以後,在花果山上過著自由自在的生活。

他的食物來自於大自然,食草木,飲澗泉,采山花,覓樹果;他的朋友也來自於大自然,與狼蟲為伴,虎豹為群,獐鹿為友,獼猿為親。天黑了,就“夜宿石崖之下”,找個石頭縫歇息;天亮了,就在山脊上爬來爬去,在山穀裏乘涼休息。他也沒有什麼時間概念,過著一種不知其所來、不知其所終的淳樸生活。

這時候的石猴跟人類的早期一樣,沒有時間觀念,沒有社會觀念,唯一的目的就是在自然界裏尋求生存。他的行為習慣也跟其他動物一樣,是屬於純天然的。

純天然的東西就意味著他的行為不受任何社會蠻力的製約。

這個成長過程與我們現在的生活迥然不同。

因為我們是人,所以我們一生下來就被一張大網罩住了。我們的生活構成了一張錯綜複雜的關係網。我們有父母,有兄弟姐妹,有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還有七大姑八大姨舅公舅婆。除此之外,我們讀書的時候有同學和老師,工作的時候有同事和領導,走在大街上有交通警察,生病了要去看醫生,出門要遇到陌生人,回家還可以跟網友們聊聊天。

當我們還隻有一兩歲,處於懵懵懂懂的狀態時,父母、親人就已經強行地把他們的價值觀和社會生活規範方麵的教育統統灌輸給了我們,如果不聽話,則可能會遭到所謂“規矩”的懲罰或者批評教育,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的很多觀念就已經無意識地被周圍的人捏造了。我們的思維框架、先入之見以及許多價值觀念,在這個過程中被莫名其妙地收容、承認、打包和組裝。至於我們的本性原本是什麼樣子的,反而成了一種模糊的東西。

猴子所處的環境恰恰與我們相反。花果山是一個純天然的場所,沒有王侯將相,也沒有官僚體係和等級關係。是一個“不伏麒麟轄,不伏鳳凰管,又不伏人王拘束,自由自在”的世外桃源。

這個花果山就像是聖經裏的伊甸園,每天都充滿了童話般的夢幻。沒有惡劣的自然環境,也沒有生存資料來源的壓力,唯一的麻煩也就是找個涼快的地方避避暑,理理毛發。

在吳承恩的思維意識裏,這樣的環境大概就是所謂的人間天堂了。因為這裏沒有製度,沒有等級觀念,所以,這裏也就不存在著壓迫,戰亂和不平等。

跟陶淵明描寫的世外桃源一樣,這裏到處洋溢著安樂祥和的氣氛,乃至虎狼之間的關係都顯得那麼淳樸親切。一邊是浪漫的傳奇,一邊又是鮮花盛開的地方,童話般的世外桃源幾乎寄托了中國人所有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