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百五十九章【七情六欲】(1 / 2)

取經團隊路徑女兒國,受到了特殊的禮遇,源於唐僧與西梁女王的一段偶遇。

為了能夠保證唐僧能夠安心地結婚還俗,打發三個徒弟西去,女王在給通關文牒蓋印時還特別留心,問唐僧通關文牒上為何沒有三個徒弟的姓名。唐僧解釋道:那三個頑徒,不是我唐朝人物,皆是途中收得,故此未注法名在牒。女王一聽,當即濃磨香翰,飽潤香毫,牒文之後,寫上了孫悟空、豬悟能、沙悟淨三人的名諱。

這意思就是說,從今往後,取經的任務就交給三個徒弟了,你唐僧就安心地在這裏當我的心上人吧。

為了留住唐僧,西梁女王不僅安排了媒人,在光祿寺大擺酒宴,還敲鑼打鼓地廂排大駕,帶著文武百官出城迎親。

女王和唐僧結婚,雖然隻是一廂情願,但也算是明媒正娶。回去的路上,連新房都準備好了。

但見那:六龍噴彩,雙鳳生祥。馥異香藹,氤氳瑞氣。一路上,吹簫的吹簫,彈唱的彈唱。前有女排,後有官擁。整個女兒國上下,到處沾滿了喜氣。

鞭炮也響過了,人也接回來了,按照正常程序,這個時候就該拜天地,請客人們入席吃飯了。

可是,還有個問題。

這唐僧他還俗了嗎?

按說女王要跟和尚結婚,這是件大事情。臣下百官不但未言阻止,還替她出謀劃策,姻緣牽線,這已經很讓人費解了。現在婚宴都開始了,總不能馬虎了吧?事情都到了這份上了,也應該要求唐僧還俗了!

然而,至始至終我們都沒見到有人要求這位唐長老還過俗。

不但沒人要求唐僧去還俗,這婚宴還是在寺廟裏擺的。寺廟本應是清靜之所,啥時候改成了婚宴場所了?

令我們匪夷所思的是,這一切,居然沒有人提出任何反對意見。

堂堂一國之主的婚事,居然稀裏糊塗地就這樣給辦了。

看樣子,在西梁女國這片土地上,和尚結婚、寺廟擺酒還真不是什麼稀奇的事。

從女王嫁給唐僧,舉國上下歡天喜地的案例中,我們得出一個結論:在西梁女國的這片土地上,和尚是允許結婚的,這裏的人根本沒有“清規戒律”這樣的觀念。

不但西梁土地上沒有“清規戒律”的觀念,就連跟佛祖做近鄰的天竺國,也沒有“清規戒律”的觀念。

就在取經隊伍經過天竺國的布金寺時,發生了一件離奇的事情。

唐僧等人乘夜把玩,在寺院後麵的園子裏四處溜達,忽然聽到有人啼哭,就問那寺裏僧人道:“是甚人在何處悲切?”

老僧回答道:“舊年今日,弟子正明性月之時,忽聞一陣風響,就有悲怨之聲。弟子下榻,到祗園基上看處,乃是一個美貌端正之女……我每日與她兩頓粗茶粗飯,吃著度命。那女子也聰明,即解吾意,恐為眾僧占汙,就裝風作怪,尿裏眠,屎裏臥。白日家說胡話,呆呆鄧鄧的;到夜靜處,卻思量父母啼哭。”

天竺公主躲在寺裏裝瘋賣傻,居然是為了防止被和尚們玷汙。

由此看來,這裏的和尚還真夠“六根未盡”的。

天竺的和尚不但六根未盡,而且還可以享受跟正常人一樣的婚姻生活。

唐僧本人就切實地體會到了這一點。

當玉兔精的繡球砸中唐僧之後,唐僧婉言相拒地對國王說:貧僧是個過路之人,被繡球砸中純屬是個意外,再說靈山就快到了,我也不可能還俗,萬望陛下放我等西去。

國王一聽,什麼還不還俗的。我本來以為你是個窮和尚,才不願意把公主許配給你,既然你是去靈山取經的,又是唐王的禦弟,那就是有身份的人了。正所謂千裏姻緣一線牽,公主能看上你,那是你的福氣。這不僅關係你我的緣分,也關係到兩國人民的交情。說什麼你也得給我留下來當駙馬。

壓根兒就沒在意唐僧是不是和尚。

唐僧在西牛賀洲曆經13年多,雖然見過的美女並不算多,但基本上碰到的都是激情奔放型的。加上這一路走來,耳聞目染,也應該清楚了這個地方的和尚其實是不受“肌膚不與相親”的束縛的。

對於唐僧來說,西牛賀洲真可以算是一個充滿誘惑力的地方,不僅和尚們可以正常結婚,而且這裏的美女們個個熱情主動,時不時就來個托國之富,麵對這樣的情形,唐僧有沒有過心動呢?

若說一點沒有心動,那是說不過去的。美女們秀色可餐,加之西天取經路途遙遠,一路上寂寞難忍,時內又沒有法律上的束縛,任何一個男人處在這樣一個位置上,都會不難免有些內心騷動。

比如在西梁女兒國一回中,女王要求唐僧與她共坐一輛輦車,當她展開櫻桃小嘴,呼道:“大唐禦弟,還不來占鳳乘鸞也?”你看唐僧當時的表情,是:耳紅麵赤,羞答答不敢抬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