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百二十七章【盜竊】(1 / 2)

顯然,如果公孫勝不鬧,晁蓋就不會給他以應有的尊重,甚至麵都不見就打發走了。晁蓋給他以應有尊重的關鍵,不在於公孫勝的鬧事,而是通過這件事看到了公孫勝的本事,看到了他的能量。公孫勝如果不這麼鬧,他就跟晁蓋見麵的機會都沒有。

從這件事情看出,公孫勝對鬧的火候掌握得極好,他先在這裏磨了兩三次不肯走。直到下人們動了粗才鬧,表明我是沒有辦法才如此,總體上是很尊重主人的。相反,如果他一來就跟猴子一樣大鬧一氣,晁蓋就會覺得來人不把自己放在眼裏,是成心來找事,砸場子來了。其最後的效果也將適得其反,得不償失。

問題在於,孫悟空不是公孫勝,他不吃這一套,喜歡一上來就鬧。他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認知水平也就在潑皮無賴這一層次。沒有什麼好商量的,你不滿足我的要求我就跟你鬧個沒完。

然而,他鬧的最終目的是什麼呢?恐怕猴子自己也不清楚。

孫悟空不同於其他人,他雖然做了齊天大聖,卻並沒有什麼事業上的追求,隻知“日食三餐,夜眠一榻,無事牽縈,自由自在”,“今日東遊,明日西蕩,雲去雲來,行蹤不定”,把天庭當成了旅遊勝地,整天逛來逛去,遊手好閑。

從這裏我們可以看出孫悟空對於官職、地位的追求到底為的是什麼。

悟空追求官職的行為,與我們社會中很多人想做官的含義迥然不同。

在社會生活中,一般人想做官,有現實的政治、經濟利益方麵的訴求,看重的是做官的油水、做官能帶來的實際好處。因此,即使同樣級別的官職,也有油水大小之分,所謂“肥缺”與“清水衙門”的區別;更複雜一些,還有“明升暗降”的手法,名義上級別提高了,實際上的權力和油水卻少了。當然,從積極的層麵上講,很多人做官大都是出於事業上的追求。

但即使這也不是孫悟空所真正關心的。做官對悟空來說,追求的主要是好玩和虛榮,他對於官職的看重,更多地是為了滿足心理上的征服欲,而不是看重官位能帶來的政治、經濟利益,或者由此帶來的建功立業的機會。

從這種意義上說,此時的悟空是在以兒童的心態參與成人的政治遊戲,對於政治遊戲的目的與規則,他基本處於茫然無知的狀態。

他自稱“齊天大聖”,就像街角的一家小商店掛上“國際貿易公司”的招牌,出售“宇宙牌香煙”一樣,有著自娛自樂的性質,而並不清楚“齊天大聖”這四個字到底意味著什麼。正因為如此,他對於有名而無實的“齊天大聖”還做得很起勁。玉帝也從心底裏把他當個小孩看,說他“隻知出言,不知大小”,要眾人不要與他計較。

半路殺出個程咬金

大鬧天宮的精彩片段如期拉開序幕。

猴子偷光了蟠桃,搗毀了瑤池盛宴,又竊取了太上老君的九轉金丹。玉帝盛怒之下對花果山進行了第二次圍剿。

這次圍剿行動參加的人員不僅包括托塔李天王的原般人馬,還有四大金剛,二十八宿、九曜星官、十二元辰、五方揭諦、四值功曹、東西星鬥、南北二神、五嶽四瀆、普天星相,共十萬天兵,布下一十八架天羅地網,轟轟烈烈把花果山圍了個水泄不通。

與第一次相比,這一次玉帝總共派出了11路神仙,一下子多了10路。佛祖看得出來,玉帝已經開始下大血本了。

圍剿開始。

第一局,九曜星官自告奮勇當了先鋒部隊,衝上前去就與猴子廝殺。要說猴子功夫也不弱,迎刃而上以一敵九,把那九曜星戰得筋疲力軟,一個個倒拖器械,敗陣而走。此戰猴王略占優先,卻也傷不了他們。

第二局,李天王急調四大天王與二十八宿,出來群毆。大聖也調獨角鬼王、七十二洞妖王與四個健將出來對壘,殺了一天,那獨角鬼王與七十二洞妖王哪裏是天神們的對手,一個個被四肢後綁,扔進麻袋,開著卡車裝走了。

兩局下來,孫悟空在兵力上已經處於明顯弱勢,但仗著自己一身膽識,還算能沉穩應付。天兵天將既沒抓住孫悟空,孫悟空也拿天兵天將沒辦法。不過,這事換到李天王的嘴裏,話就變了味了:“止捉得些狼蟲虎豹之類,不曾捉得他半個妖猴”。捉的都是些沒用的東西。

如果,這局勢按預定計劃繼續演下去,就是再多打幾個回合,也是同樣結果。打到最後,猴子撤回水簾洞,十萬天兵打道回府,雙方毫發無損,誰也不欠誰。此次出兵,玉帝已經對猴子的能力摸了個底。按照玉帝的原定計劃,這次圍剿花果山共動用了天庭一半以上的重裝部隊,代表了天庭的基本實力,如果這個時候由如來出來收場,一定可以夠他名聲大噪。屆時,如來與三清兩大勢力互相抗衡,玉帝在從中漁翁得利,這戲就該圓滿收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