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說蟠桃園的位置空缺了,總得找個人來打理。可是把猴子安排在蟠桃園裏當總管卻是個大大的鬧劇。
我們先來看看這個安排的不合理性。
第一,孫猴子缺乏管理知識,也不具備任何有關栽培的專業技能。從他的學曆來看,他也沒有任何有關農業大學或者林學院畢業的文憑見證。菩提老祖隻叫他吃了七年的桃子,並沒有教他任何有關栽桃采桃的農業知識。讓猴子來管蟠桃園,絕對屬於專業不對口。
第二,猴子從禦馬監調任到蟠桃園,這算是跨行調任嗎?禦馬監是管戰馬的,這戰馬在古代可算是重要的軍用物資。當年一代女皇武則天的父親就是給李淵管馬的,後來被提拔當工部尚書了。以猴子的禦馬監之任,顯然是個軍官,現在突然要把他調任到蟠桃園做文秘工作,當個理財人員,這跨行跨業也來得太快了吧?
第三,猴子會偷桃,這是常識,三歲的小孩都知道。把猴子安排在蟠桃園裏,那就不是一個簡單的“給他一件事管”而已,按一個等式來說:猴子+桃園=直接糟盡桃子。玉帝明知道這個常識,還要將猴子硬安排在蟠桃園裏,這是不是為了顯示他老人家有多少白癡?
有人說,玉帝這樣做,是為了故意讓孫悟空偷桃,然後可以在蟠桃會上宣布他的罪名,乘機除掉他。這種解釋聽起來似乎有點道理。可是,有這個必要麼?真的要除掉孫悟空,方法有多種多樣,又何必要糟蹋那麼多蟠桃呢?再說,孫猴子也不是那種隨便給他個罪名就能服罪的。
原因其實很簡單,玉帝並不想除掉孫猴子,猴子隻不過是他利用的棋子。
蟠桃園原本是王母娘娘的私人莊園,並不在政府管轄範圍之內。估計玉帝早就在母夜叉麵前吹過枕邊風了。說:“政府部門早就滿員了,實在擠不出空缺來。你那個蟠桃園反正也空著沒人管,不如讓孫猴子去,也好安安他的心”。王母本來要提出反對意見,可是再一想,玉帝都這麼懇求了,算了,一日夫妻百日恩,反正隻要你不犯原則性問題,你隨便看著辦吧。
於是,孫猴子稀裏糊塗地就被安插到了蟠桃園。
安插到蟠桃園之後就出事了。
出了什麼事?
蟠桃沒了。
蟠桃怎麼沒了?
當然是被猴子吃光了。
事後大家都知道了,桃子被猴子吃光了。
來摘蟠桃的七仙女信了,來參加蟠桃盛宴的各路神仙們也信了。
隻有猴子自己沒法相信。
孫悟空這才明白,原來打自己在升任這天起就被玉帝算計了。
那麼,猴子為什麼就沒法相信呢?
還是讓我們來替他算筆賬吧。
蟠桃園裏總共3600株桃樹。如果按一棵桃樹結100個桃子保守計算,(據桃農反應,碰到收成好的年,一棵桃樹最多能產300~400個桃子)這3600棵樹上該要結多少個桃子?少說也有360000個吧,光摘下來就夠累死一批的。猴子多大的肚子,能一口氣全部吃完?如果按照正常的食量,平均每天消滅30個桃子,那得多少時間?怎麼也得個上百年吧!好吧,算他猴子比較調皮,啃一口扔一個,平均1分鍾消滅一個,一個小時消滅60個,一天24小時不分晝夜不停地啃,每天滿打滿算啃掉1440個桃子,那也得250天才能全部吃完。這麼長的時間,園子裏桃子少了就沒人過問?再說了,猴子24小時不分晝夜地啃桃子,連個休息的時間都沒有,那這還能叫偷嗎?搶摘也沒他那個速度啊!
然而,事情就這樣發生了。七仙女來采摘桃子的時候,突然發現桃子都沒了,就剩下兩三籃還沒發育好的了。
負責看園子的人並不是孫悟空一個人,還有蟠桃園土地、鋤樹力士、運水力士、修桃力士、打掃力士、齊天府仙吏等等一大幫神仙天天都在園子裏,難道就沒有一個人發現桃子沒了?
這一幫人應該更早發現蟠桃失蹤了,他們應該立即向玉帝和王母彙報,但是沒有,既沒人過問,也沒人追究。這麼多桃子無緣無故都失蹤了。
真是千古一案。
最後的結果,大家也都看到了,所有的責任全部栽贓到孫悟空的頭上。孫猴子有口難辨,由不得他不反。
誰知道那麼多桃子都去了哪裏?
沒有人會這樣問。因為一切都是已經計劃好了的。
從這裏我們可以看出,玉帝是具備很高的心理學水平的。很多時候,人們思考問題都會跟隨自我認定的方向,而不是數據。他知道,沒人會去算這樣的算數。猴子喜歡吃桃,現在桃子都被他吃光了,這就是即成事實。事實已經擺在眼前,沒人會去懷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