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4章 困惑—入錯行了怎麼辦(1 / 1)

在選擇和失敗之間、放棄和成就之間抉擇時,當你發現自己走錯時,應勇於打破“路徑依賴”,這是你重新回到成功軌道的唯一選擇。

縱然初入社會時的第一次擇業對我們以後的職業路徑非常關鍵,但並不是人人都能像斯太菲克和劉明那樣一次就選對方向,還有很多類似張鵬、薑亮那樣進退兩難的職場人士。

那麼,當知道第一次就業選了方向時,我們真的就永無回頭的機會了嗎?我們騎在虎上真的就下不來了嗎?路徑依賴是永恒的嗎?

其實,人生的機遇並非隻有一次。當你發現工作不再適合自己、事業不再適合自己時,最好還是跳出“路徑依賴”的影響,勇敢地走出來。下麵這則小故事或許能讓你有所收獲。

他5歲時就失去了父親。

他14歲時從格林伍德學校輟學,開始了流浪生涯。

他在農場幹過雜活,幹得很不開心。

他當過電車售票員,也很不開心。

16歲時他謊報年齡參了軍,但軍旅生活也不順心。

一年的服役期滿後,他去了亞拉巴馬州,在那裏他開了個鐵匠鋪,但不久就倒閉了。

隨後他在南方鐵路公司當上了機車司爐工。他很喜歡這份工作,他以為終於找到了屬於自己的位置。

他18歲時結了婚,僅僅過了幾個月時間,在得知太太懷孕的同一天,他又被解雇了。

接著有一天,當他在外麵忙著找工作時,太太賣掉了他們所有的財產,逃回了娘家。

隨後大蕭條開始了。他沒有因為老是失敗而放棄,別人也是這麼說的,他確實非常努力了。

他曾通過函授學習法律,但後來因生計所迫,不得不放棄。

他賣過保險,也賣過輪胎。

他經營過一條渡船,還開過一家加油站。

但這些都失敗了。

有人說,認命吧,你永遠也成功不了。

有一次,他躲在弗吉尼亞州若阿諾克郊外的草叢中,謀劃著一次綁架行動。

他觀察過那個小女孩的習慣,知道她下午什麼時候會出來玩。他靜靜地埋伏在草叢裏,思索著,他知道她會在下午兩三點鍾出來玩。

盡管他的日子過得一塌糊塗,可在此之前他從來沒有過綁架這種殘酷而違法的念頭。然而此刻他借著屋外樹叢的掩護,躲在草叢中,等待著一個天真無邪、長著紅頭發的小姑娘進入他的攻擊範圍。為此,他深深地痛恨自己。

可是,這一天,那位小姑娘沒出來玩。

因此,他還是沒能突破他一連串的失敗。

後來,他成了考賓一家餐館的主廚。但一條新修的公路剛好穿過那家餐館,他又一次失業了。

接著他就到了退休的年齡。

他並不是第一個,也不會是最後一個到了晚年還無以為榮的人。

幸福鳥,總是在不可企及的地方拍打著翅膀。

他一直安分守己—除了那次未遂的綁架,但他隻是想從離家出走的太太那兒奪回自己的女兒。不過,母女倆後來回到了他身邊。

時光飛逝,眼看一輩子快過去了,而他一無所有。

要不是有一天郵遞員給他送來了他的第一份社會保險支票,他還不會意識到自己老了。

那天,他憤怒了,覺醒了,爆發了。

政府很同情他。政府說,輪到你擊球時你都沒打中,不用再打了,該是放棄、退休的時候了。

他們寄給他一張退休金支票,說他“老”了。

他說:“呸。”

他收下了那張105美元的支票,並用它開創了新的事業。

後來,他的事業欣欣向榮。

他,終於在88歲高齡時大獲成功。

這個到生命快結束時才開始的人就是哈倫德·山德士,肯德基的創始人。

如果把路徑依賴比做一種“魔咒”、一種“頑疾”,那麼,突破它的禁錮就需要努力,需要勇氣。在選擇和失敗之間、放棄和成就之間抉擇時,當你發現自己走錯時,應勇於打破“路徑依賴”,這是你重新回到成功軌道的唯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