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地圖,無論多麼翔實,比例多麼精確,它永遠不可能帶著人們周遊列國。嚴明的法規條文,無論多麼神聖,永遠不可能防止罪惡的滋生。凝結智慧的寶典,永遠不可能締造財富。隻有行動才能使地圖、法規、寶典、夢想、計劃、目標等具有現實意義。
沃爾特·皮特金是位電影投資者。一次,一位年輕的職員在會議上向他提出了一項大膽的建設性方案。在場的人全被吸引了,它顯然值得考慮,不過他們可以從容考慮,然後討論,最後再決定如何去做。但是,當其他人正在琢磨這個方案時,皮特金已經開始向華爾街發電報,用電文詳細陳述了這個方案。當然,拍這麼長的電報花費不菲,但它傳達了皮特金的想法。
出乎意料的是,一千萬美元的電影投資就因為這個電文而拍板簽約。假如他們拖延行動,這項方案極可能就在他們的漫談中流產—至少會失去它最初的亮點。但皮特金立刻付諸行動了。很多人羨慕皮特金辦事如此高效,他之所以辦事高效,是他養成了“想到就要立即行動”的習慣。
每天都有人說:“如果我當時就開始做那筆生意,早就發財了!”或者“我早就料到了,我好後悔當時沒有做!”然而天下沒有後悔藥可買,如果隻是沉浸在不切實際的幻想中,夢想著天上掉餡餅,而不是腳踏實地付諸行動,那麼幻想恐怕永遠隻是幻想。隻有積極行動,才能將夢想變成現實。
一張地圖,無論多麼翔實,比例多麼精確,它永遠不可能帶著人們周遊列國。嚴明的法規條文,無論多麼神聖,永遠不可能防止罪惡的滋生。凝結智慧的寶典,永遠不可能締造財富。隻有行動才能使地圖、法規、寶典、夢想、計劃、目標等具有現實意義。
美國著名作家海明威小時候很愛空想,父親為了讓他克服這個毛病,給他講了一個故事。一個人向一位思想家請教成功的關鍵所在,思想家告訴他要“多思多想”。這人聽後,似有所獲。回到家,躺在床上,開始胡思亂想。他的妻子發現他行為舉止異常,跑去找思想家,說丈夫自從向您請教後,整日足不出戶,眼望天花板,口中念念有詞,就像中了魔。思想家來到那人家中。那人委靡不振,看到思想家來了,就像抓到了救命稻草,急切地問:“我每天一直在思考,你看我離偉大的思想家還有多遠?”思想家問:“你思考了些什麼?”那人答:“想得太多,腦袋都快炸了。”“你隻想不做,隻能收獲無用的思想垃圾。”思想家毫不留情地說。
滿腹經綸的空想家是思想的巨人,行動的矮子,他們的思想沒有任何價值。在父親的教導下,海明威終其一生喜歡實幹而不尚空談,行萬裏路,足跡遍及亞、非、歐、美各大洲,寫出了許多著作。他通過實實在在的行動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海明威用他的行動證明了這樣一個道理:隻有行動才能讓思想發揮它的價值。同樣,在職場中,隻有積極的行動才能解決工作中的實際問題,才能讓我們的才華展現出它的價值。
麵對繁重的工作,有的時候你會緊張,擔心自己做不好,總感覺沒有信心。有這些情緒和想法是正常的,因為你有自己希望達到的目標,緊張和擔心正是伴隨著這個願望出現的,願望越強烈,你的緊張和擔心就會越明顯。如果將精力花費在消除緊張或為緊張和擔心而苦惱的話,不僅浪費時間而且與願望背道而馳。唯有行動才能實現目標。當你緊張時、擔心沒有希望時,隻要將它們僅僅看成是一種情緒和想法而已,將精力投入到紮實的學習中,利用好每一分鍾,做一些實實在在的事情,比如一道習題、一個單詞。要想實現你的目標,緊張、擔心沒有用,隻有投入到每天的學習、工作中,才有可能實現你的願望。
所以,想要使工作取得更大進展,在敢想的基礎上要通過果敢的實際行動去努力實踐,隻有這樣,理想才能變為現實,而我們也能逐漸成為職場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