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心理資本研究進展與展望(2 / 3)

1. 直接效應機製。直接效應機製就是心理資本獨立於任何其他變量對相關結果變量產生直接影響。Larson 和Luthans(2006)的研究表明,員工心理資本積極預測其工作滿意度和組織承諾,而且,員工心理資本對工作滿意度和組織承諾的預測效應要大於人力資本和社會資本對工作滿意度和組織承諾的預測效應。Avey,Patera和West(2006)的研究表明,希望、樂觀與員工的非自願和自願曠工負相關;心理資本(由希望、樂觀、堅韌性和自我效能感合並而成)對員工自願曠工的預測效應要大於自我效能感、樂觀、堅韌性各自單獨的預測效應;心理資本對員工的非自願曠工的預測效應要大於自我效能感、堅韌性和希望各自單獨的預測效應;心理資本對非自願曠工的預測效應要大於工作滿意度和組織承諾對非自願曠工的預測效應。Avey等(2010)的研究表明,心理資本正向影響組織公民行為,負向影響員工離職傾向、犬儒主義和反生產行為。Sweetman等(2011)使用由899名工作成人構成的一個異質性樣本,研究發現心理資本整體對創造性績效的預測作用要大於其各構成維度。仲理峰(2007)實證研究表明,中國員工的心理資本及其各個成分(希望、樂觀和堅韌性),都正向影響他們的工作績效、組織承諾和組織公民行為。李曉豔和周二華(2013)以呼叫中心的客服代表為研究對象,結果表明,心理資本負向影響工作倦怠的各個維度,負向影響情緒勞動策略中的表層行為,正向影響被動深層行為和主動深層行為,心理資本對工作倦怠的產生的直接效應遠大於心理資本通過情緒勞動策略對工作倦怠產生的間接效應。

2. 中介機製。中介機製就是心理資本通過中介變量來傳導其對相關結果變量的影響。Goldsmith(1997)發現,控製點在心理資本與個體薪酬水平的關係中起中介作用。Avey等(2008)發現心理資本通過積極情緒對員工工作態度和工作行為產生影響。Peterson等(2009)發現變革型領導完全中介領導者心理資本與企業績效的關係。Smith等(2009)研究發現,下屬對管理層信任在下屬心理資本與其績效以及下屬真實領導感知與其績效的關係中分別起完全中介和部分中介作用。Cole(2006)的研究表明,心理資本通過員工滿意度對員工動機產生影響,進而影響員工的工作搜尋行為。Avey等(2009)發現心理資本能夠減輕員工的工作壓力感,進而減少員工的離職意願和工作搜尋行為。任皓等(2013)的研究表明:職業承諾在員工心理資本與客觀職業成功以及員工心理資本與主觀職業成功的關係中分別起部分中介和完全中介作用。

3. 調節機製。調節機製是心理資本與其他變量交互作用影響結果變量的機製,這裏分兩種情況:(1)其他變量為調節變量;(2)心理資本作為調節變量。

其他變量為調節變量。Hmieleski和Carr(2007)研究發現,環境動態性調節企業家心理資本與新創企業績效之間的正相關關係,即環境動態性程度越高,企業家心理資本與新創企業績效的正相關關係越強。Walumbwa等(2010)運用階層線性模型方法研究發現,服務氣氛調節下屬心理資本與其績效的關係。高中華等(2012)以國內某高科技集團公司知識員工為樣本,研究發現:角色壓力在心理資本與離職意向之間起到完全中介效應;組織支持不僅可以調節心理資本對角色壓力的影響,而且還可以調節角色壓力在心理資本與離職意向間的中介效應。曲源美等(2012)的研究表明:社會整合對心理資本和工作績效關係的調節作用顯著,對心理資本和組織公民行為關係的調節作用不顯著。柯江林、孫健敏等(2010)的實證研究發現,在複雜多變的任務不確定環境下,心理資本對任務績效的積極作用更加明顯。吳慶鬆和遊達明(2011)對湖南省6家機械製造類企業的實證研究表明:組織創新氛圍調節員工心理資本和企業技術創新績效之間的關係。

心理資本本身作為調節變量。Cole(2006)研究發現,心理資本對失業員工主觀滿意感與其再就業的關係起正向調節作用。Walumbwa等(2010)運用階層線性模型方法研究發現,領導心理資本調節下屬心理資本與其績效的關係。Wang Hui等(2014)使用來自794位下屬及其直接主管的配對數據檢驗中介調節模型,研究發現真實領導與領導成員交換關係正相關並最終與下屬績效正相關,並且這種關係在心理資本水平低的下屬中要比在心理資本水平高的下屬中相關程度要更高。李曉豔和周二華(2013)對呼叫中心客服代表的實證研究發現:服務人員的心理資本調節顧客言語侵犯與其離職意願之間的關係,即心理資本水平高的服務人員和心理資本水平低的服務人員相比,顧客言語侵犯與服務人員離職意願的正相關關係要更弱。周豔紅等(2013)對IT企業員工的問卷調查研究發現:心理資本調節工作滿意度與關係績效的關係。

五、 心理資本研究展望

心理資本是目前人力資源管理和組織行為領域研究的熱點之一,各國學者對心理資本概念內涵、結構要素、選擇標準、心理資本與前因變量和結果變量之間的作用機理等進行了初步探討並取得一些成果,然而由於目前心理資本研究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仍然需要研究者們從以下方麵作進一步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