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音樂教學模式,與其他課程的課堂教學方式基本相同,都是一名教師麵對幾十個學生,一支粉筆、一張嘴、一架鋼琴,教師講、學生聽;以教師為主體,進行單向型、封閉式教學,教學資源有限。教師教得枯燥,學生學得無味,耽誤教學時間,影響教學進度,教學效果欠佳。利用多媒體(multimedia)與電腦MIDI係統進行課堂教學,將圖文、視頻和聲音等多種信息有機結合,使人與計算機之間建立融洽的關係,達到自然對話,形成文本、圖形、圖像和聲音並存於一體的人機界麵。使用計算機技術後的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主體,進行互動性教學、開放式教學,教學資源無限,教師教得輕鬆,學生覺得輕鬆,教學過程緊湊,保證教學進度,教學形式豐富,有創新、效果好。
傳統音樂教學手段都是使用錄音帶或者光盤等,音樂作品不能二次加工,也不能根據需要對其進行分段、刪改。計算機技術可以將教學內容多樣化,對聲音進行處理,可將一首樂曲分成多個層次,可以把樂器單獨分離,重點部分還可以加工再造,使用不同的音色演奏同一段樂曲,讓學生感受不一樣的效果。教學中接觸到的概念、規律,可以馬上調出音樂,直接播放,還可以配上圖文解釋,使學生更直觀地理解音樂的含義。並且計算機技術的存儲量大,任何教學內容都可以使用多種形式表現,從根本上克服傳統教學功能單一,難以及時呈現知識的弊端。
隨著計算機技術在教學中的廣泛應用,傳統音樂教學模式受到了很大衝擊,利用計算機技術組織教學,使得中學音樂教育中的教學理念、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都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其最大優點是使聽覺和視覺緊密結合,並且使整個學習過程不再是學生被動地接受,而是根據學生的能力、水平、興趣,選擇適合的教學程度和內容,形成集教師——學生——計算機為一體的新型三角互對教學方式,更加有利於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這是音樂教育從傳統模式走向現代化教學的必然趨勢,人心所向,大勢所趨。
四、音樂教學中使用計算機技術的重大意義
教學內容是在教學過程中學生需要攝取的信息,是學生獲取知識、技能培養、能力發展的主要源泉。由於計算機技術在音樂課堂教學中的運用,教學內容產生了巨大變化。一方麵,計算機技術成為教學內容的一部分,師生必須掌握的一個教學工具,另一方麵,教學內容在表現結構上產生了相應的改變,教學方式和手段更多元化。
音樂教學中使用計算機技術可以有效強化教學效果,利用計算機係統將音樂素材進行重組,各個層麵更加細化,把線形的作品變為立體的,讓學生產生新的感受方式;利用計算機技術呈現的教學內容使學習者既能聽得見,又能看得見,還能隨時修改、添加示範。這樣通過多次的感官刺激獲取的信息量比單一的一遍又一遍地聽要大得多。利用計算機技術還可以全方位獲取信息,通過計算機的交互作用讓師生進行交流,立即反饋、迅速反應,根據自己的需要尋找知識點,達到對所學知識的鞏固和保持,從而強化教學效果。
教學方式是教學過程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它是達到教學目的和完成教學任務的有效保證。現代化的教學方法變傳統的課堂講授式為啟發引導式,追求教與學的合作化,以講引導思維,激發情感,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變“以教為主”為“以學為主”,變“被動聽講”為“主動攝取”,由“要我學”變為“我要學”,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促進學生全麵發展。在計算機技術應用於音樂教學過程後,促使音樂教學方式向多元化、自主化方向發展,為教師的課堂教學和學生的自主學習創造更加有利的條件。
五、結語
計算機技術的應用,對於課堂教學中方式方法的改革都具有重大意義。現代教育是以科技為主導的教育,其發展趨勢以計算機技術為主要特征。隻有在加強素質教育的同時,推進計算機技術在音樂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才能更加有效地提高音樂教學的整體水平,建立起具有時代特征的多樣化人才培養模式,在本質上實現音樂教育的巨大飛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