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公子放心,我的兄弟我最清楚了。”張方洛嗬嗬笑道。
李向點點頭說:“你們準備準備吧,就這一兩天,我就動身了,到時候你們和我一起出發。”
張方洛點頭答應就出去了。
李向又回到屋中寫了一些東西,拿著去高府去了。
楊廣自從李向在大廳裏把裴虔通和元敏戰敗之後,就一直沒有再見任何人,自己一個人呆在屋中,思前想後的把所有關於李向說的,做的事情重新的捋了一遍,得出的結論就是,重用李向並且按照李向提出的方案進行操作的話,自己的天下會比現在安穩的多。於是楊廣再一次出現在大家麵前時便又給李向升了官。
李向還在高府中與長孫無忌和無憂說著上朝的事情,之後教給無憂現代的記賬方式和經營上的一些小技巧,弄的無憂不時的發出驚歎,大大的滿足了他的虛榮心。這時胡德奇居然找到了高府,說楊廣立刻要見他。李向隻好把寫好的那些東西留給無憂,讓她自己琢磨,便匆匆的又回到了李府。
剛見到楊廣,楊廣便把他交上去的奏章拿出來說:“李愛卿的建議,朕都看了,就按你說的辦吧,隻是你現在的職位有些低了,朕加封你為中書侍郎兼匠作少監,專事負責你說的那些事情,可以便宜行事。另外朕再給你配兩個人幫你。”
李向一聽是這事,便很用心的記著,聽到是自己全權負責的時候,總算是鬆了一口氣。不過還有兩個幫忙的,那就有些不太方便了,隻是又沒有理由拒絕,隻能先走著看。
楊廣安排完,便叫人把他派來幫李向的兩人叫了來。一個是匠作監百工長竇成,一個是著名工匠李春。李向在看到李春的時候心裏還是有一些小小的激動,這個李春就是小學課文中趙州橋的設計者,在中國古代橋梁史上有著相當高的地位。沒想到他居然成了自己的手下,李向還是偷偷的竊喜了一下。
幾人見過麵後,楊廣便回去了,隻是囑咐李向要盡早的完成奏折上說的那些事情,還有就是又把胡德奇派給了李向,有用到錢的地方,就讓胡德奇去內庫支取。李向謝恩後便領著三人往後院走去。
經過兩三天的忙碌,李向終於把自己想做的事情全部寫好了計劃,然後把所有參與的人員全部叫到了自己的書房裏。他要在這裏安排好最近一段時間的事情,因為他要出去一趟。
這幾天魏征已經把拚音全部印成了幾張紙,然後訂成了薄薄的一本冊子,準備和印製好的書籍一起出售。原先的書作坊又擴大了好幾倍,把後麵所有挨著的院子全部買了下來。前麵還是原來印書的地方,後麵單獨辟出一個地方做其他研究。書鋪已經開張了,一時間讀書人紛紛前來買書,由於印製的量還是比較少,不夠出售的,李向便采取限量的辦法,每日隻賣五百本,賣完就要等第二日才能買到。
另外準備新建的學堂也找好了地址,就在南城外汾河邊一座不高的小山上,李向專門去和楊廣請了聖旨,把整座山都圍了起來,將來學堂一定是要擴建的,所以提前就做了準備。這會兒竇成正在那裏根據李向畫的圖紙在施工呢,估計需要三個多月的時間就會初步完成。招生的工作魏征也和嚴慕說過了。李向的意思是第一批學生還是在就近的縣裏招收就好,畢竟學堂的名聲沒有出去,也不會有太多的人來,以後再說以後的,先把第一批學生教好。
長孫無忌也開始了收留孤兒的事情,隻是比他意料中要好找的多,城外有很多符合李向要求的孩子,大多都是戰亂中失去父母的,索性李向便把這些孩子都收留了,根據年齡分配開,適合年齡的留在了秘密的莊園中,準備開始從小訓練。年齡大的便分配到書作坊還有其他幾處新開的產業裏去當學徒。
無憂這邊也開始了盤賬,招聘掌櫃的工作。李向在晉陽城中一下子就新開了十幾處產業,當然都是這個時代沒有的,或者是賣的東西這個時代沒有的。
李向在無聊的時候便把蒸餾酒的技術告訴了無憂,而且也重新做了蒸餾器,雖然還是木製的,但比這個時代的技術要高出許多,做出的酒都能高價賣給各個高檔的酒樓,是一筆不小的收入。還有就是人力獨輪車已經做了出來,李府已經開始使用開了,加上家具等的發明,李向直接就開了一個木器行,專門賣他發明的這些東西,也是顧客盈門,生意大好。
大家都在有條不紊的幹著各自的事情,李向也感到輕鬆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