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幼兒園區域活動中材料投放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2 / 2)

區域活動材料要有一定的層次性,既能滿足不同能力水平幼兒的需求,又能激發幼兒持續探究、操作的興趣。但許多區域活動的材料都缺乏層次性,都是一樣的要求。如小班數學區的“按物體特征分類”,老師們隻提供了不同顏色的花片讓幼兒進行分類,這樣的材料不能滿足不同水平幼兒的需求,容易造成“吃不飽”和“夠不著”的問題。

對策:在同一種區域材料中,可以提供不同層次的操作材料,以適應不同的幼兒。如小班數學區“按物體特征分類”,可以設置以下三個層次的操作材料:

層次一:提供不同顏色的花片,讓幼兒按顏色特征分類。

層次二:提供不同大小、顏色的花片,學習按顏色、大小特征分類。

層次三:提供大小、顏色、形狀不一的花片,進一步學習按各種不同特征分類。

材料不同,難易不一,才能充分滿足不同發展水平幼兒的需要,保證每個幼兒都有機會體驗成功,這樣才能吸引更多幼兒參與到區域活動中。

問題四:材料投放缺乏整合性

區域活動內容應與集中教育、主題活動相整合,材料投放可以與之相整合,讓幼兒進行係統、關聯的學習,構建完整的經驗體係。但目前幼兒園區域活動與主題活動相整合這方麵做得還不夠到位,隻有美工區與主題活動結合得更緊密,其他區基本上不相幹。

對策:各個班一段時間確定一個主題,然後圍繞主題組織一日活動。在區域活動中,各個區根據主題選擇相應、適宜的內容,投放相關材料,引導幼兒進行係統地學習。如小班主題“甜蜜蜜”,美工區:畫糖果、給糖果塗色;生活區:包糖果;數學區:按數字或圓點裝糖果;科學區:區分硬糖和軟糖;語言區:學習“我愛糖果”的兒歌。通過一係列相關聯的活動,讓幼兒形成完整的經驗,而且老師在準備材料上更有方向性、目的性。

問題五:材料投放缺乏本土性

《綱要》指出:要充分利用自然資源和社區的教育資源。幼兒園每天的區域活動需要大量操作材料,要求我們因地製宜、就地取材,挖掘一切可利用的自然資源,為幼兒所用。本土材料的應用不僅可以發展幼兒探索、創造能力,而且能為幼兒園節省經費。但幼兒園廢物利用得較多,自然的、本土的資源沒有得到充分挖掘和利用。

對策:大自然蘊含無窮寶藏,隻需我們用眼、用心發現、收集。如各種各樣的石子既可讓幼兒作畫,又可以作為建構材料;形態各異、色彩鮮豔的葉子是幼兒進行美術創作的好素材;稻草可讓幼兒練習編織;木塊、竹子既可作畫又可建構……這些自然資源既環保又經濟,更能激發幼兒的興趣,從小培養幼兒親近自然、熱愛自然的情感,何樂而不為?

總之,區域活動的材料投放一定要有計劃性和目標性,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興趣需要,提供具有探究性、操作性、層次性的材料,充分挖掘和利用自然資源,讓孩子在與材料的互動中主動建構經驗,發展能力。

參考文獻:

[1]徐萍主編.幼兒園區角活動.福建教育出版社,2009,12.

[2]何豔萍.幼兒園區域活動的實踐與探究.學前教育雜誌社.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0,10.

[3]林玉萍.幼兒園區域活動指導手冊.農村讀物出版社,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