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在主題活動中滲透非正式數學活動(2 / 2)

處於幼兒年齡階段的孩子最喜愛的就是各種運動和各種體育遊戲,我發現在這些有趣的運動中都可以進行非正式數學活動。小班遊戲中的“小兔跳”,我讓幼兒根據我的口令跳一下或許多下,區分“1”和“許多”;中大班的幼兒根據我說的數字結成朋友,如念口令“3”,就3個人抱在一塊,念口令“6”,就6個人抱在一塊,幼兒緊緊抱在一起的感覺真是好;我還將寫有“1~10”的數字頭飾分別戴在幼兒頭上,按我說出的數或拿出的卡片,玩複習相鄰數、數的組成等“找朋友”遊戲。如出示“8”,那戴“7”和“9”的幼兒便迅速站在“8”的兩邊。找找“6”由什麼數組成,那可熱鬧了,戴“1”、“5”,“2”、“4”,“3”、“3”的小朋友便迅速站在“6”的兩邊手拉手。這樣的體育遊戲既鍛煉了身體又學到了不少數學知識,真是一舉兩得。

四、日常生活中的非正式數學活動

在幼兒生活的環境中,各種物體中都包含大量的數學信息。數學教育要促進幼兒經驗的積累,就必須寓教於幼兒的日常生活中。日常生活中的非正式數學活動,教師要善於捕捉生活中的數學教育契機,使幼兒輕鬆自然、潛移默化地獲得簡單的數學經驗。如晨間點名時可提問:今天來了多少人,有幾人沒來,女孩有幾個?男孩有幾個?帶幼兒散步時,讓幼兒想一想教室到橡膠跑道哪條路近、哪條路遠;比一比幼兒園裏哪一棵樹最粗,哪一棵樹最細;看書時,比一比誰的書厚,誰的書薄。一些細小的環節和活動能使幼兒獲得簡單的數學知識,從而促進幼兒在生活中運用數學知識和技能的發展。

五、環境創設中的非正式數學活動

首先,在環境中提供豐富多樣的操作材料,班中的活動區設立數學角,結合幼兒的生活經驗,投放一些能激發幼兒主動探索的、有意義的材料,讓幼兒根據自己的興趣與意願,自由選擇活動材料,用自己的感觀感知與發現事物之間數概念的關係。美麗的項鏈、各種顏色的小夾子按規律排隊、找圖形掌握圖形特征、自製的台曆“翻翻樂”鞏固加減法等。其次,心理環境對幼兒也非常重要,輕鬆、自由的氛圍能讓幼兒對學習產生更濃厚的興趣,學習效果更好。教師可以讓幼兒力所能及地參與到環境的創建中,讓幼兒覺得自己是這環境的主人,激發學數學的興趣,充分讓幼兒體驗發現、探索的樂趣。

在主題活動中滲透非正式數學活動,能隨機將幼兒引入一個數學世界,使幼兒無時無刻不置身於數學知識的海洋中親近數學、感受數學,是促進幼兒數學能力發展的有效途徑。我們要立足主題內容與要求,發掘非正式數學活動,使幼兒輕鬆愉快地自主學習。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解讀,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

[2]周海娟.幼兒數學教育向非正式活動拓展的研究,3edu教育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