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基於《指南》與《標準》背景下的園本培訓模式初探(1 / 2)

基於《指南》與《標準》背景下的園本培訓模式初探

幼教天地

作者:孫娜

近年來隨著《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與《幼兒教師專業發展標準》的頒布,怎樣基於《指南》與《標準》①的背景,開展紮實有效的園本培訓活動,成為園本培訓管理者必須思考的問題。為進一步提高園本培訓內容的實效性、培訓方式的創新性和培訓模式的多元性,我園自2013年起在省規劃課題②的引領下,進行了關於園本培訓模式的初步探究,總結了相關策略。

一、實踐式研討——發揮園本培訓實際效能

以往我們更傾向於開展各類高強度、集中式、層層落實的集體培訓,但這或許並不是落實《標準》和《指南》的最佳培訓方式。隨著幼兒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們意識到落實園本培訓的有效性要以實踐為基礎,使教師在有針對性的專題研討中通過有效的實踐感知增強理性認知。

案例:結合《指南》與《標準》,我園於2013年9月~2014年3月開展了“關於主題課程背景下遊戲”的實踐式研討活動。全園教師經曆了重新認識遊戲、思考遊戲現狀、設計組織遊戲、反思遊戲價值的過程,經曆了許多次思維的碰撞和觀念的扭轉。如在第一階段“重新認識遊戲”時,大家一起思考以下問題:1.我們能在有限的遊戲時間裏給予幼兒什麼?2.主題遊戲的意義是什麼?3.在遊戲中應培養幼兒哪些品質?4.幼兒教師專業標準中對組織遊戲的要求是什麼?在第三階段“設計組織遊戲”時,大家發現自己設計的遊戲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教師在活動中對幼兒的控製太多,預設環節太多,缺少給予幼兒發現、討論的時間,這與《標準》與《指南》中表達的教育理念相違背。於是,大家進行了遊戲環節的調整,逐漸從“高控製”向“高開放”轉變。隨著環節的不斷完善,遊戲中幼兒表現出來的專注力、創造力越來越強。

教師們通過真實有效的實踐體驗,有了更多關於遊戲活動的理性思考,遊戲中所利用的材料雖然是常見的,但是教師正是利用這些常見而有限的資源給幼兒帶來無限的創意和能量。這還原了教師心中對兒童遊戲價值追求的本真,同時使大家通過對實踐研討中自身行為的反思,加深了對《標準》與《指南》中教育理念的理解。

二、示範崗引領——體現分層培養互補作用

把《標準》和《指南》的培訓一致起來的文化創生,會使我們園本培訓更具價值和創新視角。但是我們也要注意到,《標準》和《指南》的推出是一個契機,也是一柄雙刃劍。在開展園本培訓時,我們注意到這兩點:1.如果照本宣科,把其變成致力於讓教師和幼兒達標的工具,那麼就會違背《標準》和《指南》推出的初衷。2.針對成熟教師、骨幹教師、青年教師,以及剛入職的新教師,我們的培訓應體現不同側重點。

案例:結合《指南》與《標準》的培訓要求,在2013下半年4個月內,我園8名市、區骨幹、學科帶頭人分四組在園內開展了“骨幹示範崗”活動。骨幹教師兩人一組,先在園內開展關於指南和標準學習情況的前期調查,而後結合自身專業特長,開展一係列園本培訓活動。根據幼兒園培訓總活動的主旨,骨幹教師們承擔了各自培訓活動方案的設計和組織開展任務,在培訓對象上關注到分層培養、各有側重,針對不同年齡層次的教師設計了不同培訓主題,開展了“新教師學專業標準”、“青年教師談指南中的領域和年段標準”、“成熟教師說3—6歲兒童的學習品質”等一係列培訓活動。在活動中,骨幹教師們意識到在培訓內容的選擇上,要重點關注“培養教師的學習、理解、實踐能力”,包括準確理解各領域及各年段標準的能力,將其運用於教學計劃的製訂與實施能力,對兒童學習行為的觀察、記錄與評價能力;對學習資源的利用能力,嚐試開展基於指南的家園溝通能力等學習、理解、實踐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