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打好感情牌。班主任都知道看待班級裏的學生就像看待自己家的孩子一樣,自己可以打可以罵,卻不願意別人說你班的學生差,因為班主任對學生的感情就像父母對孩子的感情一樣,是真摯的、完全奉獻的卻有點小自私。這是班主任對本班學生的感情,但在教學中,對待非本班的學生,很多老師自然淡化了。其實,每個學生都期望獲得老師的讚揚和肯定,他們都期望像優等生那樣經常成為老師的座上賓,而這老師是有責任的。我認為,老師和學生的任務和普教有非常大的不同。普教有升學壓力,可能逼迫著老師不得不把思想重點放在那些學習優秀的學生身上,但我們的任務就是教導他們做人,教給他們技術,幫助他們以後做一個高大上的藍領技術工人,我們完全有條件在教學過程中和學生交朋友、談心,幫助他們分析人生發展中必然出現的一些難題。當然,師德是必須無時無刻都牢牢記在心裏的。當我把班主任對學生的那種感情應用到教學中後發現,有些學生上課時故意吵鬧,也許隻是他們在釋放一種信號“老師,請關注我”而已。而如果換來的是你的批評和不耐煩,也許就會真的變成一到你的課堂就會不停製造麻煩了。該怎麼辦呢?他想吸引老師的注意力,我們就給他。經常讓他們回答問題,哪怕隻是對書本內容的複讀,經常給予他們一些眼神上的鼓勵和肯定。在教學中,時刻想辦法抓住學生注意力的同時,逐漸成了他們的朋友。
這幾點,說起來都比較容易,但真正做起來,老師是要付出非常巨大的勞動的。記住學生的名字要用心;選教學班幹更要用心;和學生做朋友,還是要用心。事情不好做,不能成為我們不做的理由,更不能成為做不好的借口。學生都是可愛的,他們都懂禮貌,隻要我們能主動了解他們,用班主任的心態對待每一個學生,去掉他們叛逆的外衣,逐層拆掉裹著他們的濃濃自卑,他們就都能很健康地笑著,都能在迎麵走來時,主動叫一聲“老師好”,都能在課堂上積極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展現出他們應有的青春和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