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職德育中人文關懷不足的現狀分析(2 / 2)

2.社會對中職教育的認識的導向之偏。對中職教育在人才培養目標方麵存在認識上的偏差,是中職德育人文關懷不足的一個主觀原因。社會將中職教育狹隘地界定為培養實用型、技能型人才,對中職學生的片麵定位是掌握一定的技術、技能,這種觀念同樣存在於中職德育中。中等職業學校培養目標明確提出:“中等職業學校培養與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要求相適應,德、智、體、美全麵發展,具有綜合職業能力,在生產、服務一線工作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其中,“德”排在“智、體、美全麵發展”的首位,“高素質勞動者”位於“技能型人才”之前,說明中職教育要更新理念,不僅應重視專業技術訓練,而且必須重視文化素質、道德理念和個性品質的養成,從自身做起才能糾正社會對中職教育的認識偏差。

四、管理措施之失

中職德育工作形勢不容樂觀。當前中職學校存在諸多有失偏頗的舉措,如重技能訓練、輕人文素質,重規則管理、輕情感交流,重職業規劃、輕個體需求,這些觀念的詬病阻礙了學校德育工作的順利開展。由於管理的僵化、理念的陳舊,致使學生對學校德育普遍持抵觸情緒,重技輕德的錯誤社會導向導致學校和學生對中職德育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認識不足。

1.中職德育教師專業知識較欠缺。“當前,中職學校教師大多缺乏係統的職業教育理論,主要來自於普教轉型或者非師範類專業的大學畢業生。在中職德育教學中,要麼借鑒普教經驗,要麼憑靠‘灌輸’、‘利誘’或‘威逼’,忽略中職學校的培養目標和發展方向,忽視中職學生的個性心理和思想特征,造成中職德育工作實效不高,甚至適得其反的後果”。

2.中職德育課程特色不明顯。德育課是中職德育工作的主要陣地,但是,長期以來德育課一直處於“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就可要可不要”的尷尬位置,然而,自2013年起德育和語文、數學、英語四門學科被列為中等職業學校學業水平測試科目,掀起德育應試化教育狂潮,德育課程成了為了考試而教,為了考試而學,把德育當成純粹的應試教育。這樣的德育課堂沒有中職德育特色,沒有“貼近學生、貼近實際、貼近社會”,有的隻是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