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欲望是人們從事創造性活動的出發點和內在動力,是創造性思維、想象和行為的前提。要培養學生的能力,首先必須強化其創新欲望,而興趣在認識活動中則起著啟動、定向和動力作用。要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其創新意識,就必須在教學過程中增強教學的趣味性,如果課堂教學枯燥無味,隻是要學生記住幹巴巴的概念、定律、公式,把學生淹沒在題海中,則顯然難以引發學生的真正興趣,更無從談起激發其創新欲望了。增強教學的趣味性可以從以下方麵入手:一是講一些科技小史話,把曆史上一些重大發現、發明過程中有趣的情景帶進課堂。二是讓生活走進課堂,讓物理科學貼近生活。三是緊扣時代脈搏,把現代科技帶進課堂。
3.廣設疑問,誘導學生創新思維。
學源於思,思源於疑。疑是人們探索問題的起點,也是教學活動的基礎。美國教育學家布魯納說:“教學過程是一種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持續不斷的活動。”中學物理傳統的教學模式偏重於知識的傳授和解題的訓練,形成了“脫離物理情境,淡化問題意識,缺少探究活動”的課堂教學。導致學生喪失了學習物理的興趣和信心,影響了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於結合教材,廣設疑問,引導學生思考。在學生思考的基礎上,根據知識進程的需要層層剝開疑團,讓學生獲得新知識和新方法。教師可以啟發學生提出問題,然後在師生的共同思考下解決問題獲得新知識。在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新知識、新方法,對學生來說印象十分深刻,容易理解和接受,也能讓學生養成不斷思考的習慣。
三、在實驗教學中鍛煉學生的創新能力
物理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物理學的理論體係、實驗技能和研究方法是現代科學技術的基礎,物理實驗不僅能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物理概念,提高觀察能力和動手能力,加深對物理規律的理解,而且能直接培養學生用實驗方法驗證和探索問題的能力。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動手設計實驗方案,要讓每個學生實踐操作每個實驗。當一個實驗小組的學生都按照自己設計的方案實踐操作完成一個實驗後,采用小組講座的形式集思廣益,得出新的見解。在實驗課上師生、生生之間應多邊互助,互相質疑,暢所欲言,然後老師對學生的實驗結論進行補充點評,則可使實驗結論更完善。
總之,要使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潛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真正讓學生自主學習,必須有民主、和諧、寬鬆、自由的空間。在這樣的教學環境中,學生可以無拘無束地表達自己的思想、認識和情感。隻有這樣,學生才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的全過程,積極探索和思考,形成一種以創新意識看待問題、思考問題、獲取知識、應用知識的性格特征。
參考文獻:
[1]楊紹征,徐以玲.感悟教材設計意圖.引導學生自主探究.中學物理教學參考,2010(8):14-15.
[2]許國梁.中學物理教學法.蘇州: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5.
[3]雷洪.新課題理念下的創新教學設計.長春: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20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