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探究式學習”在曆史教學中的運用
政史地教學與研究
作者:蘇秀楠
曆史學科的內容具有很強的綜合性,內容極其豐富,它包括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等領域,而這些領域之間的內在聯係緊密、錯綜複雜。初中生的認知能力、理解能力有限,那麼如何讓學生更好地學習和把握整個曆史的發展脈絡,就是初中老師值得思考的問題。針對這一問題,我們將初中曆史“自主探究”課堂教學模式分為六環節:激情導入—自主自學—合作探究—交流提升—拓展延伸—鞏固提高。實踐證明,探究式學習在初中曆史課堂教學中,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變被動為為主動,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在“探究式學習”模式下,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學生團結合作的意識。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相信學生、鼓勵學生,引導他們全方位、多角度感知曆史,領悟這一學科的真諦。
一、激情導入。孔子曾經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新課程理念下要想真正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性,關鍵在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因此,在初中曆史課堂教學中,首先要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創設一定的情境,提高學生探究曆史史實的興趣。例如,在講授初中曆史第一冊第13課《紅軍不怕遠征難》時,教師運用多媒體播放歌曲《長征》創設情境,讓學生欣賞。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以滿腔熱情參與到學習中。真正把“要我學”變成“我要學”。
二、自主自學。自主自學是在教師的主導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索曆史知識的過程。當學生進入“曆史情景”後,教師可根據重點、難點設計問題:1.標記本課有關曆史事件的年份、人物、地點等。2.紅軍長征的原因。3.紅軍長征的路線。4.遵義會議是轉折點的原因……教師提出這些問題,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思考,為進一步學習打下了堅實基礎。
三、合作探究。合作探究是探究式學習的核心。主要體現在培養學生學會合作,並在此基礎上學會探究。教師可以幫助歸納整理。例如,在講解《日本明治維新》一課時,我提出這樣一個問題:“日本明治維新和中國的戊戌變法是同時期的改革,為什麼日本成功了而中國卻失敗了?”這些問題觸動學生的興奮點,學生帶著問題分組進行討論,不但透過曆史現象認識曆史規律,而且帶領學生進行較高層次的歸納和探究。最後不僅得出明治維新成功的原因,而且和中國曆史進行了聯係比較,複習了舊知識。課文中的重點、難點就迎刃而解了。除此之外,還可以鼓勵學生大膽質疑,然後讓學生通過小組討論的形式,集思廣益,展示小組智慧。這樣,培養了合作精神,而且充分調動了每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曆史的興趣。在這一過程中,探究式學習在小組合作的基礎上得到了很好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