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過程導向的Java語言程序設計
信息技術教學與研究
作者:程舒通
摘 要: 本文闡述了工作過程導向的課程發展曆史,論述了課程開發內容,以《Java語言程序設計》課程為例,具體描述了課程總體設計、情境教學方法與教學內容。
關鍵詞: 職業競爭力 高職人才培養模式 課程體係
1.引言
工作過程導向起源於德國的“雙元製”,是為了在學校教育過程中讓學生深切感受到工作任務及工作流程而開發的一種基於企業任務或者實際項目的教學模式。德國著名的職業教育學者勞耐爾教授在上世紀80年代提出該理論後,掀起了該領域課程改革的浪潮。我國薑大源教授在2004年的文獻中介紹了工作過程導向課程模式,在國內首次係統而詳細地論述了工作過程導向的課程開發過程。同年,趙誌群教授也發表文獻,介紹工作過程導向的綜合性課程開發方法。
工作過程導向課程關注的是行動領域向學習領域的轉換,學習情境與教學項目設計等內容。行動領域是企業在生產中提出的一種理論,反映的是職業工作流程內容。這是一種“整體”、“連續”的行為內容,企業員工完成某一項目或任務,所經曆的各種行為抽象。行動領域向學習領域的轉換,是生產活動向教育活動轉換的體現,根據教育觀、係統觀改造“職業行業”後形成的學習內容。
工作過程導向課程理論在國內自薑大源教授引入以後,立刻成了關注的熱點。很多教師和專家都在該領域進行了實踐研究,提出了不少寶貴意見。如文獻[1]針對高職英語提出的基於工作過程導向的項目化教學模式應用與研究,文獻[2]從符合實際崗位需求的專業技能出發,在課程體係、教學內容、實施方式、教學環境等方麵進行工作過程導向實踐改革。
2.Java語言程序設計、總體設計
《Java語言程序設計》課程是本校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的核心課程,麵向的是普高學生。開設在第一、二學期,總學分為7個學分,其中6個學分是課堂教學,1個學分是實訓。
整門課程按照工作過程導向設計,按照四個學習情境進行教學,分別是基本編程思想的建立、麵向對象與類的設計、Java核心技術設計及綜合工程項目的設計與調試。其中,基本編程思想中學習情境的創設的主要教學目標是通過幾個簡單的項目認知Java語言,熟悉Java開發環境設置,掌握Java的基本語法結構,理解字符串與數組的應用,了解程序設計的步驟,因此設立了三個項目單元:“你好,歡迎入學係統”、“學生基本信息係統”、“學生信息處理係統”。麵向對象與類的設計主要通過兩個項目單元的學習,掌握類的定義和對象的創建,理解類內方法重載的使用技巧,了解訪問控製修飾符的概念,設計的項目單元是班級學生入學係統、任課教師創建係統。Java核心技術設計主要通過兩個項目單元的學習,掌握繼承與接口的概念,理解Java程序包的導入與訪問,以及內部類的定義與使用,了解異常處理機製,因此,設計的項目單元是學校學生入學係統、學生成績處理係統。綜合工程項目的設計與調試中的項目單元是學生考核評定係統、班級獎學金評定係統及班幹部業績評優係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