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如何從“說”的角度評價一堂英語課(1 / 2)

如何從“說”的角度評價一堂英語課

外語教學與研究

作者:陳靈敏

2011版課標強調語言學習的實踐性與運用性,提倡要盡可能多地為學生創造在真實語境中運用語言的機會。小學階段,英語教學主要發展學生基本的英語“聽、說、讀、寫”技能,初步形成用英語與他人交流的能力。“說”是表達的技能,是關鍵。一堂英語課,我比較注重從“說”的角度評價,主要看該堂課教學目標“說”的目標的確定;教學過程“說”的活動的設計;教師“說”的魅力的展現三方麵。

一、觀教學目標——“說”的目標的確定是否準

小學英語課程的總目標是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如何實現這一目標呢?我側重看執教者對語言表達技能“說”的教學目標的把握是否準確。

1.是否以文本為載體,確定準確的“說”的目標。

精彩的課堂主要決定於精彩的教學內容,精彩的教學內容主要來源於精彩的文本。因此,一節課我們要觀察教師在處理教材時是否以文本為載體,創設出更真實的情境,讓文本直接和學生對話,讓學生感受語言,最終成為語言的實踐者。教材中的文本包括對話、短文、小故事等,文本內容通常圍繞該單元的話題展開,然後教師基於文本設計形式多樣的教學活動,從而有效實現“說”的教學目標。如下麵這個教學案例,在處理外研社新標準英語(一年級起點)第八冊Module3 Unit1 He shouted “Wolf,Wolf”這個小故事文本時,教師以文本為載體,配合插圖,在文本教學前,教師利用插圖引導學生學習重點詞句,激活學生的語言圖式和內容圖式。利用插圖,有利於學生理解故事情節,讓學生對故事內容產生更真實、更深刻的體會,從而享受閱讀故事的樂趣。在學習後,該班學生基本能在圖片的提示下描述這個小故事,有效提高學生“說”的能力。

2.是否基於學生已有水平,確定恰當的“說”的目標。

實現教學目標的主體是學生,首先要體現的是學生學習前後知識與技能的變化。因此,除教材外,學情是教師確定教學目標的另一個重要依據。要製定恰當的教學目標,教師必須對照教材上的教學目標,把握學生在這方麵的已有水平,然後根據學情調整教學目標,從而製定合理恰當的教學目標。現階段家長對孩子的英語學習比較重視,普遍給孩子報社會上的英語輔導班,導致孩子們的水平高於教材上的教學目標水平。如下麵這個教學案例,在處理外研社新標準英語(一年級起點)第一冊Module 4 Unit 1 It’s red.關於顏色一課時,教師設定的“說”的教學目標是:全體學生能說:It’s red/yellow/black...部分學生能說: What colour?整節課的教學氣氛熱烈,笑聲不斷,師生互動頻繁,給聽課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在課後調研中,一組數據引起了聽課者的注意,全班54位同學中,對新授內容課前就已經掌握的有47人,課後掌握的有52人。也就是說,一節40分鍾的課,隻實現了5位學生的語言進步和發展,大部分同學隻是將已會的知識又溫習了一遍,這樣的課堂教學效率可想而知。這一問題的產生就是教師對學生的學情把握不夠,所設定的“說”的教學目標明顯低於學生的發展需求。

3.是否基於學生認知差異,設計分層的“說”的目標。

新課標提倡促進學生個性發展,但是,很多教師在設計教學目標時,並沒有想到要分層落實,而是使用同一把尺子來衡量全體學生。教師設計目標時必須認真進行目標的分解,提出整體目標的層次要求,實施分步分批達標。此外,學生間存在個性差異,要求他們在同一時間就同一內容實現同一目標是不科學的。因此,教師設計教學目標應準確把握學生課前目標的實現度,而後分層提出要求,逐層提升,以調動全體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例如在對話文本的教學中,我們可以從“說”的教學目標設計上體現分層教學原則:A層:能流利地背誦所學的課文,能靈活地改編對話。B層:能背誦功能語句,能模仿文本進行對話。C層:能理解並朗讀課文。

二、看教學過程——“說”的活動的設計是否實

讓每一個孩子都可以用英語進行交流,是英語教學的首要任務,小學階段是英語學習的初始階段,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說”的能力的關鍵時刻。課堂教學是小學英語教學的主要途徑,教師應盡可能地設計各種形式的活動,讓學生“敢說”、“愛說”、“會說”,培養學生“說”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