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創設環境,培養交際能力。英語是門實踐性很強的語言學科,是一種交際工具。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給學生創造用英語交際的環境。如問候、問路、購物、看病、打電話、邀請等日常生活題材,教師可以通過實物及教具演示、看圖及投影會話、扮演角色形象、詩歌故事及演講、日常生活小對話等課堂活動,運用聽、放錄音、放錄像、繪製簡筆畫等手段,組織英語演講競賽,課外英語角交流等活動,創設與人交際的情境,提高學生的綜合技能。通過動身、動口、動手、動腦組織大量聽、說、讀、寫等交際活動,學生產生學習興趣,建立初步語感,增強語言運用能力。
4.評價形式多樣化,鼓勵學生積極進取。要全麵推進素質教育,必須建立與之相適應的評價標準。初級英語教學的目的是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能力,使學生敢於大膽開口,並獲得一些英語的感性知識,打下較好的語音和書寫基礎。對學生的評定應與這一目的相符,尊重和愛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對每一個學生的成績和點滴進步都要加以肯定,用口頭表揚和精神獎勵的方式,如獎給小紅花,紅星,紙獎牌等,特別要注意對學習後進的學生所取的進步及時給予表揚。評價形式應具有多樣性和可選擇性,以形成性評價為主,以學生平時參與各種英語教學活動所表現的興趣,態度和交流能力為主要依據。低年級以口語活動為主,高年級采用口筆試結合的方式。口試檢查學生實際運用語音的能力,筆試主要檢查聽和讀的技能。
5.提高教師素質。教師是素質的實踐者和實施者,提高教師的素質是素質教育關鍵。因此,教師素質教育的提高勢在必行。教師要提高思想政治素質和職業道德素質,有愛崗敬業,熱愛學生主動探索教育教學規律的精神。要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文化素質,拓寬知識結構和視野,在教學中有的放矢。還要不斷提高教學水平和教學能力,不斷總結積累教學經驗,研究教學方法,參與教育實踐和教研,成為新時代的新型教師,為大麵積提高教學質量服務。
總之,素質教育勢在必行,而英語學科中的素質教育又有其特點。英語學科素質教育,應在學生現有的條件下,通過學校、教師樹立正確的素質教育觀念,讓學生通過聽、說、讀、寫、譯等方麵的語言實踐活動發展英語語言能力,培養良好的心理品質及以交際能力為核心的英語語言運用素質。教師應注意調動學生的人格因素,充分利用現有的教學手段,創造一個能進行交際實踐的學習環境,並努力幫助學生擴大知識麵,幫助學生建構自己的自主學習模式,以期最大限度地發展和完善學生,使英語教育為學生的全麵發展服務。
參考文獻:
[1]張寒梅:中學素質教育的現狀及對策研究[D].西南師範大學,2004.
[2]任亮娥.英語素質教育與英語教師的綜合素質[J].
[3]劉五駒.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矛盾初探[J].
[4]陳耀奎.試論素質教育背景下教師評價機製的轉變,http://blog1edu1cn/user2/chenyaokui1972/archives/2006/1566078.html.
[5]戴煒棟.外語教學的/費時低效0現象)))思考與對策[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