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讓學生在參與過程中思維能力得到培養(2 / 2)

三、轉變教師角色,開展探究性學習。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要進行創新,教師必須改變已經形成的老一套以知識為核心的觀念和行為,改變那種把注意力集中在課堂知識教學目標上,而忽視能力、態度和創新精神培養的傾向。在關注本學科專業知識的同時,教師要注意了解相近學科的知識體係,廣泛涉獵經濟、技術、文化等領域,關注自然環境和社會發展,努力掌握現代教育技術,確立應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的意識,具有將信息技術和信息資源整合於教學的能力。教師在教學中應真正體現教學形式多樣化,讓學生自己探討、討論、實際操作、合作學習,同時,要掌握科學研究的一般方法和相關知識,提高自身的科研素質。教師要營造和諧的教學氣氛,讓學生能活潑地、愉快地學習,真正實現把數學課堂還給學生,對自己的教育行為不斷總結、反思、改進,以建構自己的教育理想,創造獨特的教育藝術,形成個人的實踐知識。因此,我認為教師角色應該定位為學生學習上的指導者,應大膽地放手讓學生從感知中領悟到知識,提高進行科學分析的能力和技巧,形成嚴謹的科學態度。教師要不斷更新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提高綜合運用各學科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還學生主體的地位,促進學生全麵發展。教師自覺地學習、發現和收集各種信息,處理各種信息,把教育變成促進學習主體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幫助學生確定實現目標的最佳途徑,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學習策略和發展元認知能力。教師應是學生學習和生活中的朋友和榜樣,教導學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健全的人格等品質,通過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指導學生在網絡上找到需要的信息,並利用這些信息完成學習任務,利用新技術幫助學生解決學習中的困難。

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為學生創造溫馨和諧的學習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在學習中發揮主體作用,充分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和直觀教具,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大幅度增加學生實踐的機會,擴大課堂的活動麵,充分發揮主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