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藝術必須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因而,必須對原始的素材進行整理。選擇與表達中心有關的材料留下,而那些暫時不用的材料也不能全部放棄,一概否決,不妨讓學生準備一個小巧的摘抄本,收藏起這些來自生活的第一感覺,如此日積月累,就不愁作文時無從下筆了。
具備了真實感人的素材,還必須引導學生放飛思緒,深入淺出,從題材上挖掘內涵,進行藝術加工。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去思考,清理,感悟,把精粹沉澱,讓靈感升華。如給學生聽《漁舟唱晚》的音樂時,教師除了要引導學生欣賞旋律的優美外,還要引導他們展開想象的翅膀,想象出一幅生動的畫麵:在斜陽裏,波光粼粼的江麵上,漁民滿載而歸的情景。不光想象精彩的畫麵,還鼓勵他們用自己的語言想象一篇作文;或根據一些符號想象;或根據一麵段文字去想象……有了原汁原味的生活素材,學會了開拓創新的手法,寫出真情洋溢而又文采飛揚的作文自然不在話下了。總之,鼓勵並引導學生搜集素材、整理素材,並讓其積極思考與練筆,學生作文水平在不久的將來會有所提高。
(三)培養學生的寫作意識。
1.向學生滲透表達價值的道理和理論思想。
把握時機向學生傳授一些表達價值的道理,樹立學生主動積極的表達理念。我們要使學生認識以下幾點:(1)寫作源於人的自我宣泄,愉悅或鬱悶、幸福或悲苦、得誌或失意都需要葉露心外。傾訴是最好的宣泄,而言語表達是最充分、最盡情的傾訴方式。(2)寫作傾吐心聲,可以讓人輕快舒暢,滿足人的精神需要。
2.培養學生艱苦勤奮的寫作精神、頑強的寫作意誌。
寫作是複雜艱苦的活動,我們應培養學生良好的寫作品質,幫助他們克服怕占為難的情緒。可借助古今中外名家艱苦頑強的寫作動人事跡來感染、培養學生的良好寫作品質,引導學生理解司馬遷、曹雪芹、巴爾紮克、伏契克等人的故事,使他們受到啟發感染,提高覺悟。由怕寫到願寫,由“要我寫”到“我要寫”,由應付寫作到認真寫作,由有始無終地寫到持之以恒地寫。
(四)以能力訓練為主,強調作文教學的綜合性和素質化。
教師要創設情境或者讓學生在生活實踐中提高思想認識,既強調文內功夫,更強調文外功夫,課內與課外相結合,作文與生活相聯係,開闊視野,把認識能力的培養與表達能力的訓練緊緊連在一起。反過來,認識能力的提升,又激勵學生興致勃勃地研究生活,深入生活,認識和改造生活。正確處理思想、生活和技巧的關係。重視學生作文中認識與表達的辯正統一關係,認識能力是表達的基礎,以培養學生的認識能力為教學的出發點。重視發揮認識能力的提高對表達能力提高的促進作用,將教學的重點轉到文章的內容、思想和寫作主體的能力、智力方麵,並把提高學生的認識能力作為解決學生作文難的第一要務,使學生的作文與生活發生直接聯係,溝通主觀世界與客觀世界,對於端正文風,提倡言之有物、實事求是,培養良好的寫作態度等起積極的導向作用。
總之,作文教學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教師在教授作文的同時,還應注重促進學生認識能力的發展,從而促進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這既符合素質教育新形勢下的教育目的,又能培養出獨立自主、具有創造精神的優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