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談“故事”在寫字教學中的運用(2 / 2)

對於這一點,西苑小學吳繼華老師執教的一年級下冊《識字4》中對“螞蟻”兩字的書寫指導就是一個極好的範例,下麵是其教學片斷:

師:這些小動物怕小朋友把它們給忘了,我們把它們的名字寫下來好嗎?

生:(齊聲答)好。

師:要寫好它們的名字,首先要寫好蟲字旁。這呀,還有一個故事呢。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隻小蟲子獨自一人住在一間田字格房

子裏(課件出示)有一天,小蟲子交了一個朋友“馬”(課件

出示:馬),於是它邀請馬一起住。馬看了看說:“你家隻有一間房怎麼住啊?”

“可以搭個上下鋪!”一個機靈的小男生大聲說。

“可是蟲家裏沒有上下鋪,該怎麼辦呢?”

“那就睡雙人床!”聰明的同學們又有了辦法。

你們的想法和“蟲”的想法一樣。蟲說:“我們並排住,我住左邊半間,你住右邊半間,可以嗎?”就這樣,馬住進了蟲的田

字格房子(課件出示: )。可剛住下,馬又大叫起來:“哎

呀。太擠了,太擠了!”蟲想了想說:“這樣吧,我們倆都把身子

縮一縮就不擠了。”(課件出示)“這樣可舒服多了,可我

的腿往哪兒伸啊?”馬看著自己的長腿發愁了。蟲爽快地說:“別著急,我把腿抬一抬,你的腳就放心地伸過來吧!”(課件顯

示“蟲”變成蟲字旁,從而顯示)

隨後教師範寫,學生書寫。

化抽象為具體,變枯燥為生動,在故事中顯現書寫規則,自然有利於學生理解和把握,書寫規則自然就能牢記於心。

四、漢字發展故事,演繹字理

“漢字的每一個字,都是一首優美的詩,一幅美麗的畫”(印度前總理尼赫魯語)。漢字作為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每一個漢字,都有一張表情奇特的麵孔,一段源遠流長的故事。每一個漢字都用它生動的結構,向人們講述著一個個動聽而有趣的故事。寫字教學中,如能通過故事的形式將作為漢字文化重要組成部分的字理傳授給學生,則既能豐富教學內容,增加信息量,又能激發學生識字寫字的興趣。

北京的孫瑩老師在《那片綠綠的爬山虎》一課中對“刪”字的教學,就是這樣操作的,下麵是她的教學片斷:

師:一個是“刪除”,一個是“刪改”,兩個詞都帶著“刪”字,這個字怎麼來的呢?(課件出示畫麵)師講故事般敘述:古時候,紙還沒有發明以前,人們把字寫在甲骨、龜殼上。後來,又寫在了竹片上,字寫完後用繩子一片一片穿起來,就成為一冊。讓我們看看“冊”字的演變過程(課件出示“冊”由甲骨文—金文—篆書—楷書的演變過程)。

古人要是寫錯了怎麼辦呢?(課件出示古人用到銼字的圖片)就要用刀把錯的地方銼掉,這種方法就叫做“刪”。那“刪”字怎麼寫啊?

生:要在“冊”上加個立刀旁。課件顯示:冊 刂

師:那要把“刪”寫好要注意什麼呢?

接著引導學生觀察怎樣寫好“刪”字。

這樣,通過“刪”造字發展故事的演繹,既直觀地學習了“刪”字,了解了字義,學習了寫法,又了解了中華民族豐蘊的文化,感受到了祖國文字的魅力,同時提高了學習興趣,可謂一舉多得。

漢字是華夏民族文明的曙光,也是中華民族步入人類文明時代的標誌,它是先民們“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見鳥獸蹄遠之跡”、“近取諸身,遠取諸物”而創造的。漢字像“詩”像“畫”是因其意性使然。寫字課應該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應用靈活多樣的方法激發學生的寫字興趣,讓寫字課變得像“詩”像“畫”一般。“故事”是孩子們的最愛,我們要靈活運用,適時穿插古今書法家勤學苦練的故事,根據字形編寫的小故事……使孩子們在活躍、輕鬆的課堂氛圍中學習寫字,讓“故事”為寫字教學“增色添味”。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基礎教育司語文課程標準研製組.語文課程標準解讀[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製定.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M].北京:北師大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