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故事”在寫字教學中的運用
語文教學與研究
作者:謝旭琴
摘 要: 識字、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是第一學段的教學重點。然而,學習寫字常常讓學生感到無味,如何進行寫字教學,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可以嚐試運用“故事”激發興趣,顯現規則,理解字理,讓故事為寫字教學“增色添味”,使寫字教學活起來。
關鍵詞: 故事 寫字教學 教學方法
九年義務教育全日製小學語文教學大綱(試用修訂版)明確指出:寫字是一項重要的語文基本功,是鞏固識字的手段,對於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起著重要作用,必須從小打好寫字的基礎。因此,《語文課程標準》非常重視寫字教學,把它作為低年級的一項十分重要的教學任務。
學習寫字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它需要毫不鬆懈地堅持,需要經過較長時間的嚴格訓練。但白紙黑字的反複練習,會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學習興趣不濃厚,導致學習效率低下。如何使枯燥無味的寫字教學變得有滋有味,從而提高學習效率呢?為了讓孩子們學得更有趣,更輕鬆快樂,我們嚐試讓故事走進寫字教學,發揮其神奇的魔力為寫字教學服務。
一、創設故事情境,激發興趣
興趣是促進學習的內在動力。如果學生對所學內容感興趣,則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就會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始終帶著強烈的學習欲望積極地學習與思考,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看動畫片是每個孩子的最愛,把孩子們所熟悉的卡通人物帶進課堂,創設與卡通人物一起學習的情境,能緊緊抓住學生的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執教《月字旁和舟字旁》一課時,就把當時孩子們最喜歡的動畫人物喜羊羊作為學習夥伴組織教學。上課伊始,我告訴孩子們:“今天老師請來了一位大家都熟悉的朋友,看看他是誰?”課件出示喜羊羊動畫:“嗨,大家好!我是你們的老朋友喜羊羊,這節課我將和大家一起學習寫字的新知識,我想告訴小朋友們(課件出示):我們學寫字,不一定要人人都成書法家,但得把字寫得合乎規範,比較端正、幹淨、容易認,這樣養成習慣有好處,能夠使人細心,容易集中意誌,善於體貼人。”
喜羊羊的參與,迅速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了他們學習的興趣。在接下來的教學中,我通過創設情境,讓學生在學習夥伴喜羊羊的引導下主動觀察比較,發現“月”和“舟”做偏旁後發生的變化;在喜羊羊的組織下評價同學們寫的字,總結本節課的學習心得。這樣,孩子們饒有興趣地跟著喜羊羊學寫字,使寫字課變得趣味盎然。
二、讀書法家故事,學其品質
學習寫字,不僅是一種單純的技能訓練,還是一個養成良好習慣,培養高尚品質的過程,是一個磨煉意誌、陶冶情操、學會做人的過程。學寫字就是學做人,習字的過程就是培養學生一絲不苟、持之以恒的良好習慣的過程。但在當今的獨生子女群中,孩子普遍怕吃苦,容易急躁,缺少恒心與毅力。我們若能有效利用我國曆史長河中那一個個書法名家的故事,為孩子們樹立學習的榜樣,則定能收到良好效果。
我國的書法燦爛輝煌,名家輩出。其中不少書法家都是從小開始練習寫字,並在不斷的學習中領悟要領,逐步掌握方法,堅持不懈,最終成名的。如王羲之每天“臨池學書”,使清水池變“墨池”;歐陽詢露宿碑旁三天三夜,分析揣摩碑文的故事……聽聽他們是怎樣成為書法家的,學生會被這些故事中主人公刻苦練字的精神感染,為他們高尚的人格所打動,從中明白刻苦出真才的道理,寫字的勁頭更足。
書法家,“字如其人”。柳體鐵骨鋅錠的風格正如柳公其人;顏真卿為官清廉直言敢諫,中正剛直;《王羲之遇嫗書扇》的故事則體現了一代大書法家關心百姓,樂於幫助他人的美好品質……這都成為孩子們學習的典範。
三、創編童話故事,牢記規則
寫字是一種枯燥的學習,筆畫的寫法、字的間架結構、書寫規律等對於學生而言更是抽象乏味。實驗表明:低年級的兒童所掌握的概念大部分是具體的可以感知的,要求低年級兒童掌握概念中最本質的東西往往比較難。這必須經曆一個“兒童化”的過程才能被吸收和掌握。若將這些抽象乏味的知識點的創編童話故事的形式展現出來,則無疑是最容易被接受的“兒童化”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