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將典故引用到作品中
每一篇文言文作品背後都有一個典故。有的人物是家喻戶曉的,可以讓學生講講知道的故事,談談對此故事的看法,促使這些教學方法與教學過程相融合。學生在把握學習背景的同時,對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要做簡單分析。這樣在背誦文言文時就會簡單很多,可以提高學生的自讀能力。
三、品味文言文優美的結構
語文學習主要是以感悟為主,自讀能力仍是學習文言文的重要方式。在傳統教學中,學生的自讀會被教師的翻譯講解所代替,學生基本沒有學習文言文的自由時間。因此,讓學生發掘文言文的美好,並加以指導,這是每個老師義不容辭的[2]。
課堂上,培養學生的自讀能力是十分重要的。不管怎麼說,教學還是要保障質量的。要想讓知識長存於腦海中,必須經過反複多次的學習和複習,次數越多記得越牢。要嚴格要求做好文言文複習工作,教師可以采用不定期抽查背誦的方式,讓學生默寫重點難點的句子和詞,然後選擇一些有代表性的句子讓學生翻譯。利用這種方法,既鞏固了知識,又提高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四、重點分析文言文教學中的難點問題
文言文知識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占很大一部分比例,可見國家對文言文教學的重視程度。目前,我國初中語文教學情況還不樂觀,我國教學模式還是應試教學。學生麵對這種模式,自然就喪失了學習興趣,僅僅是為了應付考試而學習。
文言文是中國古代所使用的語言,在日常生活中,已經沒有人使用,運用的機會少之又少,學生感覺學會也不運用,難免感覺乏味,增加學習難度。綜上所述,要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文言文的能力,有一定的難度。目前初中語文教師還是按照傳統教學模式,原本是想體會我國傳統文章的優美,但學生覺得枯燥無味,產生厭倦心理,喪失學習興趣[3]。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某種程度上,比教師授課取得的教學效果都要好。如果學生學習興趣不濃厚,那麼如何學好文言文?
學習語文就是為了讓學生更多地接觸語文。中國語言博大精深,文言文更是將中國語言的美體現得淋漓盡致。學習文言文需要教師的引導,需要教師盡可能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教師隻有大膽創新,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才能使文言文教學更有意義,才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自讀能力和歸納能力。隻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隻有將本民族的文化發揚光大,我國在世界上才有立足之地。
參考文獻:
[1]趙靜.上海、台灣初中語文教科書文言文編選比較研究[D].上海師範大學,2010.
[2]江書軍.基於風險的特種設備使用單位安全分類監管研究[D].中國礦業大學(北京),2013.
[3]王向東.中學區域地理的主題選擇、目標構建和教學策略研究[D].東北師範大學,2008.